• 38阅读
  • 0回复

《民族地区纪行》结束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6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民族地区纪行》结束语
由国家民委与本报联合主办的《民族地区纪行》采访活动到今年6月,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了。
本报《民族地区纪行》记者组于1987年4月20日从北京出发。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曾为这次采访活动题词:
“报道七千万,面向十亿人”。回顾两年多的历程应该说,我们圆满地实现了这一要求。
在整个《纪行》中,本报先后派出的10个记者组,40名记者和8名司机,穿大兴安岭林区、跨怒江峡谷、过帕米尔雪山、进西藏高原,行程10多万公里,采访了东北、西北、广西、云南、福建、海南、新疆、贵州、四川、湖南、西藏等省区的55个少数民族,发表了170篇通讯、140多幅照片,摄制了一部录像片。
组织这样多的记者,用这样大量的篇幅,连续地、多侧面地报道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各兄弟民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和在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报道受到了少数民族干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组织这样的采访活动,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都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在改革开放中,他们渴望了解外界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居住在高山峡谷、密林深处的人数较少的民族,更是渴盼党和政府的关怀。记者的采访和报道,恰好起到了上下、内外沟通的作用。
这次《纪行》采访,对记者来说,是一次多方面的锻炼。参加采访的记者不仅经受了在内地城乡采访所意想不到的艰苦条件的考验,而且大大地开阔了视野,对于我们这个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国情,大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变化和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大大提高了加速民族地区建设、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次《纪行》采访报道,对民族新闻改革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报道“报喜不报忧”的模式有了突破。记者们在大量报道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不违背民族政策、不伤害民族感情的前提下,批评了落后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当前民族工作中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这次《纪行》,是人民日报系统对少数民族生活报道的开端。即将开始的《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是《民族地区纪行》的续篇。希望广大读者能给以热情的支持。
两年多的《民族地区纪行》采访活动,受到有关省区党委、政府和民委以及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民委 人民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