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平常心与大气度——读《菩提本无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6
第8版(副刊)
专栏:

平常心与大气度
——读《菩提本无树》
贾平凹
我读黄宏地的散文,差不多是站着走着,坐不稳到书桌前,总想起海南的太阳很大,风很硬,想起一个侠士,想起浪人,甚至想起《水浒》上的那个石秀来。我或许永远也不会像他这样写文章(我也写不出),但我却喜欢他的文章,从他的文章中读出许多启示。
“平常心”,如果引进于散文的创作,必须会有新的境界。原本是人之最基本的东西,文人在作“文人”的时候却常失却,这种现象真要是文章的一种玄妙了。强调平常心,为的是能充分地享受到生活的艺术,且彻底地放松写作时的紧张。散文在有了最真挚的感情作为最起码的要求之后,它是再无要求的,在看到人生的美好或看到人生的残缺而在这美好与残缺中完满自己作为人的一种享受,这便产生了艺术。一定要写出个“像个散文”却终写出的不像个散文,原因就在这个“像”字。“要像”的作祟,就不能真心身地感受生活,行文也就拿架子。
一般来说,作文都忌落俗,殊不知出俗到一定的程度则要入俗,即大俗。大俗者大雅。老舍先生便是这样的大家。时下社会对散文的冷漠,其中一大原因是散文刻意在出俗。习作散文的人受古今一些名篇的影响,误认为是所谓散文便是一种山水抒情品格,是要有一种诗意,一种逸情和闲思,进而刻意到找不着一丝生活气息,成了精美的玩意。大千的世上,是还有别于那些清静逸士之外的芸芸众生,有别于那些高山流水之外的混沌生活的。强调出了俗再入俗,为的是解放散文旧的框式的思维,使散文也产生出史诗的意味,且在能整体地感受生活之后也更能超越而出来高居把握作品的结构和气韵。一味地要雅,咀嚼小意境和小诗意以及小哲理,必是退化到鸡肠小肚。张岱评《水浒》中的晁盖是“盗贼草劫,帝王气象”,此话对散文倒有启发,宁可写得不精致,却要大气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