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委托培养忧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8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委托培养忧思录
新华社记者 蒋志敏
委托培养,顾名思义,即由用人单位出钱,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在国拨教育经费有限而一些单位又急需人才的情况下,这是一条汲水解渴的好办法。这个商品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的产儿,经过几年的抚育、成长,现已和国家计划招生、自费招生一起,成为我国高校招生新体制下的“三兄弟”。
但是,正如生物界某些同种生物世代之间会发生变异一样,近两年来的委托培养也发生了与初衷相悖的变异。记者日前对安徽省委托培养情况的调查,足可窥见一斑。
委托培养成了职工福利
在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由公家出钱上学被职工视为一种福利措施,因此都希望通过委托培养来解决自己子女的入学问题。为稳定职工的情绪,这些单位不得不每年为此付出一笔巨款。安徽一家大型企业,前两年通过委托培养已基本解决了某些短缺人才的需要,本可以不搞或少搞委托培养。可是,在去年的高考中,这个企业有不少职工的子女因考分达不到国家计划招生的分数线,便纷纷去找企业领导,要求为其子女安排委托培养(委托培养生的录取分数线可比国家计划招生降低若干分),以致弄得企业负责人家一时门庭若市,昼夜不得安宁。企业无奈,只好与招生部门协商,将原来的委托培养计划中的人数、费用增加一倍多,才算满足了部分职工的要求。
也有一些委托培养生是为了“农转非”,谋一个“永久牌”的干部身份。
委托单位竹篮打水
按照委托培养的原则,学生毕业后应回委托单位工作。然而,一些委托培养生一旦拿到文凭,便纷纷“跳槽”,寻找理想单位。
安徽某县去年毕业了40多名师范院校的委托培养生,本应下到区、乡中学当教师。但是,他们多数无心留基层,两眼却盯着党政机关。不少人在基层栖身仅几个月就开始“跳槽”,通过各种关系一个劲地往上调。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人脱离了学校,调到了县、区党政机关和公安、司法部门。
委托培养的变异带来的一些负效应,越来越使人感到忧虑。
“近亲繁殖”,用人“世袭”。一些单位因为把委托培养作为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入学的重要途径,就拒绝委托培养非本单位的职工子女,今后必然导致用人的“世袭制”,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合理组合和流动。安徽一些委托培养大户单位,现在已经出现了本单位委托培养生过剩,而外来的有用人才又分不进去的怪现象。
不正之风,乘机而入。委托培养招生是在降分的幅度内择优录取。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或者凭借手中的职权,或者通过“关系户”,把自己的考分低于其他考生的子女送去委托培养。他们的做法,往往又是利用“不超过降分幅度”的合法形式来进行,更增添了不正之风的虚伪性。还有一些单位的领导,对自己的子女上委托培养不惜动用公款,而对其他职工子女上委托培养却让其个人出钱,厚此薄彼,怎不令人怨愤?
假委托真自费
负债上学,困难重重。很多委托培养生没有大型厂矿企业职工子女的那个福份。他们或者是公家拿大头、自己出小头,或者是自己拿大头、公家出小头。至于那些贫困地区的考生接受委托培养,更是与公费无缘,完全由个人掏腰包。记者调查了合肥地区的4所高校,这4所高校去年共招生1050名委托培养生,其中培养费完全由个人出的占8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超过90%。
自费上委托培养的学生,面对的是一笔可怕的开支:文科每学年培养费1750元,理科每学年培养费2200元,加上学杂费和个人生活费,一个两年制专科委托培养生要支出5000—7000元,一个三年制专科委托培养生则要支出7000—9000元。这样一笔开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不堪重负。据记者在一所大学了解,这个学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委托培养生是靠借债和贷款来上学的。以致有些学生公开抱怨:有钱上大学,没钱靠边站;“招收委托培养生,好了万元户。
一位担任中学教师的委托培养生家长也向记者诉苦:“我一个月工资130元,就是省吃俭用每月积蓄30元,也需要十六、七年的积蓄才能供养起一个专科委托培养生,这如何承受得了!”
同样自费,待遇悬殊。如果说自费的委托培养生叫苦不迭,那么,纯自费生更是感到委屈。因为二者虽然都是自己花钱上学,前者可以包分配、“农转非”,而后者则“一无所有”。一些自费生大发牢骚:“社会为什么对我们如此不公平?”
学习松劲,缺乏动力。由于委托培养生出路已定,分配保险,不少人惰性抬头,懒懒散散,“60分万岁”成了座右铭。还有少数人更是缺乏自尊、自重、自律,违纪行为时常发生。记者从一所大学教务处的《学生日常行为考核表》上看到,在该校300多名委托培养生中,去年因考试作弊、打架闹事而受到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退学处理的就有12名。
委托培养将被取代?
委托培养向何处去?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随着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制度的推行,就有可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到人才市场上挑选、“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不必再通过委托培养的办法来培养人才。因此,委托培养今后可以取消。
也有人认为,委托培养还应当搞,但委托培养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这一条弊病很大,影响了高考的声誉和高校生源质量,同时也为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供了方便之门。为此,今后的委托培养要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委托培养招生实行与国家计划招生同等标准,考生一律不降分。
还有人认为,现在的委托培养实际已经变成了假委托、真自费,不如让其公开化,索性一律实行自费,不包分配,让学生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实行竞争。
一些教育专家深长思之,委托培养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轨时期的产物,它按照“谁出钱谁受益”的商品经济原则,鼓励集体和个人一起投资办学,这样既挖掘了高校的潜力,增加了教育投资,又为国家多培养了人才,应当在总体上给予肯定。至于委托培养的变异,这是受社会不正之风以及“厌学风”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而产生的,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推进廉政和深化改革来加以改进。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