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探索——评电视剧《忻口战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8
第8版(副刊)
专栏:

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探索
——评电视剧《忻口战役》
苏华
在纪念我们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反映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忻口战役》(编剧董耀章、郭秋池,导演白夫今,山西忻州电视台摄制),播出后受到好评。这部六集的电视剧以抗战初期国共两党、两军在山西忻口正面阻击日寇之血战为内容,真实地再现了五十年前的那场大会战,成功地塑造了我党、我军将领彭德怀、左权、聂荣臻、廖汉生、陈锡联,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傅作义、郝梦龄、阎锡山、王靖国、姜玉贞等众多的艺术形象,是我国视坛一部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熔铸了创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思考,体现了创作者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弘扬。《忻口战役》通过驳杂恢宏的历史画卷所着力阐发的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双流合抱”民族和平统一的题旨,是具有思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它强有力地拨动着观众最普遍的民族感情和统一愿望,是重温国共合作历史,呼唤台湾回归祖国的艺术作品。
《忻口战役》在艺术表现方面有许多新的追求。首先,我们看到它在题材选择上所显示的独特性和发现性。它不但描写了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的作战的具体过程,同时又把视焦对准了人的感情世界;不但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生死搏杀,赞美了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可歌可泣的一代脊梁,而且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来回顾、把握和表现这段历史,立体交叉地展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各方人士全面抗战的真实一隅。它从忠实于历史史实之中发现独特的、深邃的思想容量,对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的深化是有意义的。
《忻口战役》在描写战争进程和将士战斗的外部行动与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波澜的结合上,也有着较好的处理。
《忻口战役》在人物性格刻画上是很成功的。它从活生生的作为战争主体因素的人物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有意识地追求形神兼似的艺术效果,塑造了一批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批成功的艺术形象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尤以彭德怀、卫立煌、阎锡山、姜玉贞等为重。这固然与作者在这些人物身上着墨颇多有关,但最主要的恐怕还在于编导在这些人物身上发掘出了具有相当概括意义的人物性格。众多的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在剧中能多侧面、多层次的塑造,确属编导在艺术处理上由人物外表走向人物心理,由人物性格的单一走向性格多重的可贵探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