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上海经济区一些企业集团徒有虚名 “十个集团九个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9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上海经济区一些企业集团徒有虚名
“十个集团九个空”
有关人士认为:进行深层次改革,配上其他措施,这种新型经济组织才会逐步“实”起来
据新华社上海8月9日电 记者马常青、李巍、李正华述评:“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组织,近两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据调查,全国称为企业集团或初具企业集团性质的新型企业已达2000家以上。上海经济区所辖江、浙、沪、闽、皖5省市,就有这类新型企业七八百家,组合、控制、联系的企事业单位达1万家以上。
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企业集团的实际后,却发现不少集团徒有虚名。正如有的同志所说:
“十个集团九个空”。
杭州西湖电子集团有97个成员单位,横跨11个省市,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职工5.4万名,年工业总产值23亿元,税利4亿元,实力可谓强矣。可是一查“户口”,它的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不抵它所属的杭州电视机厂8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零头”。由此,一些同行戏称它是“空荡荡的西湖”。
杭州市有关部门作过一次调查,全市14家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都类似“西湖”的境遇。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经济界的同志认为,改革政策的波动变化,思想观念上的习惯势力,使企业集团从它“脱胎”开始,就面临着重重障碍。
企业集团的诞生和发展,目的是寻求现有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但是政府当初倡导企业间的联合却是以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政上缴渠道“三不变”为前提的。这实际上是不允许企业重置资源和优化生产要素,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企业集团必然陷于困境。后来虽然取消了“三不变”的提法,然而国家政策在改革中又发生了一些倒置:条块分割的体制本来就不能使行政干预退出经济领域,而财政分灶吃饭等措施,却更强化了地方的利益动机,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分裂与封闭。
另外,人们要求组建集团,而思想却在横向联合体的范畴里徘徊。不少集团是着眼于短期利益组合起来的,如为了找一个靠山,分一点产品,以渡生产难关;为解决原材料之危,搞一个稳定的供应渠道;等等。因此,目前企业集团的组建,只能是大企业联小企业,盈利企业兼并、租赁倒闭或严重亏损的企业。真正的优化组合、强强联合就很难。
集团界的同志认为,目前组建集团的关键是利益分配问题。因此要摆脱企业集团面临的困难,必须找出一个能协调各方利益的机制来。现在不少地方从企业兼并、参股控股和企业承包企业三方面入手发展企业集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不少同志建议,能否允许企业集团在这三方面的改革上先走一步?这样从调整资产关系上进行深层次改革,再配上其他改革措施,企业集团一定会逐步“实”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