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与其配套的改革措施如何跟上?河南省通过深化改革作出了尝试——双向承包推进农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怎样突破徘徊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与其配套的改革措施如何跟上?河南省通过深化改革作出了尝试——
双向承包推进农业发展
宋照肃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怎样突破徘徊?根据河南省近两年许多地方的实践,我认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双向承包责任制,有可能成为推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条新路。
所谓双向承包责任制,就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项目,在县、乡、村、户之间,层层明确目标责任,签订合同,自上而下承包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资金服务,自下而上承包农业产量、定购任务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完成,并制定奖惩制度,按时兑现。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1984年至1988年,粮食生产也出现了徘徊,年均下降1.7%。为什么在连续高速增长之后,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没有跟上,是重要的一条。这反映到农业生产上,一是农户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之后,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但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用物资量缺价高,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能量有限,实际的服务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下降,许多农民产生了“够吃拉倒”的情绪。二是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定购制以后,许多乡、村干部只强调农民完成集体提留和国家定购任务,没有再明确提出合适的增产指标,以及保护土地、培肥地力等要求,造成“联产承包不联产,责任田里无责任”,政府的计划、决策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协调不起来。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实行双向承包,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
首先,有利于农业生产诸要素较为完整和稳定地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的结合,但是在现代农业条件下,这还是一种不完整的结合,只有把包括科学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及资金在内的生产要素一起结合进去,才能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生产力。双向承包把为农民提供农用物资、技术指导的责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由县、乡、村为一方来承担,保证了物资供应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其次,有利于双层经营趋于规范化,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乡、村合作经济内部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制。但是,现在许多地方统一经营流于形式,双层经营实际上是单层经营。其主要原因是,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协调除土地以外的生产要素的能力;对其为农户的服务缺乏约束机制,搞好搞坏无所谓。实行双向承包,由于是由政府为首要一方签订承包合同,它可以指令科技单位、物资供应和农业行政部门通力合作,组成“技、物、政”三位一体的服务集团,分别去完成政府所承包的服务项目,形成全社会为农业服务,这就使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政府应提供的服务由合同约束下来,谁毁约就处罚谁,从而能把服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三,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在较大环节上的规模经营。双向承包并不改变目前土地承包关系,它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各级各部门和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凝聚起来,紧紧围绕实现当年农业产量指标,统一服务,使农业生产在较大环节上形成了规模经营。在我省双向承包搞得好的地方,有的已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统一种植计划,统一购供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调剂种子,统一分配灌溉用油;以村为单位统一使用机械耕作,统一作物模式栽培,统一管水用水,统一防治病虫害。
第四,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指挥农业生产。双向承包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政府领导农业的方式从传统的行政指挥型变为服务指导型,推动了政府部门自身的改革。同时,实行双向承包,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国家需要和市场导向,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服务程度,统一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并利用合同关系使农户接受计划指导,按时按量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这就可以使政府的计划、决策在千家万户得到落实,为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创造条件。
第五,有利于改进基层工作,密切干群关系。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这主要因为农村普遍存在着“予”与“取”的矛盾和基层组织涣散的问题。上下各尽其责,平等相处,干群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实践表明,双向承包确实完善和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益探索。它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干部管理水平,增强了农业的活力和后劲。还有不少地方把双向承包从种植业引向林果业、畜牧业、乡镇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农业双向承包责任制是个新事物,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目前实行这个办法,在客观上受到农业生产资料供求矛盾的制约。各级确定服务项目时,应该根据实际可能,防止盲目许愿。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