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入“迷”方得真昧——记铁道部十七局总会计师曹中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通讯

入“迷”方得真昧
——记铁道部十七局总会计师曹中敏
贾培模 唐世春
铁道部召开的全路领导干部研讨会上,发言仅剩最后20分钟,曹中敏霍地站起,讲了四个问题:如何保持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行地位;如何建立以铁路为交通网络的大交通系统;如何衡量铁路建设投资效果;如何尽快形成运输能力。他声音宏亮,15分钟便嘎然截止。会场鸦雀无声,突然又一片哗然、掌声。专家、教授交头接耳:“嗬,真想不到。工程局有这等人才,藏龙卧虎呵。”
1984年初,单位由军队系统改编为铁路基建企业后,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年近50、身为总会计师的曹中敏把注意力集中在资金上。当时企业存在的弊端是,不少人光干不算,干完一项工程,是盈是亏不知道。如此下去,企业非垮台不可。他想:应该从严格管理、科学施工、思想教育入手,推行以技术进步和承发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为此,他行程2000多公里,跑遍了全局所有工点,走一地讲一地。南同蒲复线大石河大桥,原来干了半年亏损23000元。推行内部承包以后,理顺了内部经济关系,施工单位用机械设备、车辆、购买沙石料都掂分量了,三个月后扭亏为盈,盈利32000元。
加强内部核算,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很关键,他主编了《铁路基本建设会计》一书,举办了6期财会培训班。大秦铁路西韩岭桥群,规模宏大,施工复杂,他提出推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提供了大规模工地施工控制成本的新经验。他还卓有建树地推出了“利润定包”、“非生产性单位经费定额包干”、“局处机关经济技术指标包保责任制”等,强化了经营管理,堵塞了浪费漏洞,全局创利指数上升很快,山西省40多家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比,17局名列第一。铁道部评比,17局又夺经济效益显著单位桂冠。曹中敏也被赞为“抓钱耙子”、“理财能手”,破格晋升为高级会计师。
局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后,一度工程进度上去了,但忽视质量的通病复发,防不胜防,令人抓耳挠腮。局长陈孔安叫曹中敏先拿出意见来。
纸上谈兵不行。曹中敏马不停蹄到基层,调查研究,又率领局机关一众人马到大同,与来自基层的计划、统计、安全质量、财会人员,开起了讨论会。集思广益,形成了以优质优酬为核心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以优质优酬为核心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如一剂灵药,全局几年来,工程质量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33个项目被山西省、铁道部评为全优工程,其中一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