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服务站推动无锡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0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服务站推动无锡农业
占农村劳力2.5%的服务人员,取代了全县20%的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服务站将一亩地两季的主要农活全包下,收费30元
陈满正 谢建华
提起江苏无锡县,都会翘起大拇指,夸它乡镇工业闻名全国。其实,这个县的农业这几年也搞得很有特色,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村村建起农业综合服务站,给农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农业生产连续稳定增产。去年,全县75万亩粮田,单产创775公斤的纪录,超额完成了上交国家的定购粮任务。
无锡县这些年来乡村两级共办了4800个企业,做工的都是本乡本土的农民,他们亦工亦农,往往顾此失彼;上万名采购经销员常年在外工作,没时间、没心思侍弄责任田,有的甚至把田种荒;最头痛难办的事,要数防治病虫害,不是买不到农药,就是掌握不准用药量和治虫时机,药用少了治不死虫,用多了又烧死作物……农业生产的实际,迫切要求强化农业的专业服务。从1983年起,无锡县加强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到去年底为止,全县557个自然村,村村建起农业综合服务站,14525个农民技术员,承包了全县粮田从种到收主要农活的劳务和技术服务,覆盖面达100%。
在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中,县里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村,先发展一些管水、代销化肥、农药及初级机耕等服务项目。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加强专业植保、统一供种和低档农机作业服务。这两类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不断增加了专业化服务项目。对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建立标准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站,添置高档装备设施,开展综合配套服务。县里每年都从乡镇工业利润中拿出1000多万元投入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去年,全县提留建农资金3500万元,重点投放在农田基建和添置农机具。全县翻建地下渠道330公里,建“三暗”
(暗灌、暗排、暗降)粮田4509亩,新添大中型机械294台。
无锡县乡镇工业发达,全部剩余劳力安排完还不够。开始,有些种养专业户扩大经营规模后,因生产条件跟不上,通过大量雇工来弥补,没有获得实际的规模效益。也有些种养专业户缺乏生产技能,管理不善,广种薄收,反而成了一种经济负担。我们接触到不少县、乡、村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发展村级综合服务,把农机、水利、农技、化肥农药等供应服务工作联成一体;这种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建成有强大经济实体的新型产业,农技部门就有足够实力开展多方面配套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也逐渐成熟。
现在适度规模经营搞得好的东?、堰桥、玉祁等乡镇,也是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搞得好的乡镇。东?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起步早,发展快。如今,由101户种粮大户承包了全镇所有责任田,由于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多数种粮大户提供了“挑担不用肩、插秧不用手、割禾不用镰刀、开沟不用铁锹、治虫不用‘背包’”的优质系列服务,每亩稻、麦两熟只需6—8个工。在无锡县,占农村总劳动力2.5%的农业专业服务人员的社会化服务,取代了全县20%的农业劳动力的投入。
在后宅乡负责人邹金生陪同下,我们访问了建安桥村。进入村农业综合服务站大院,一幢崭新的二层楼映入眼帘。老邹说,这楼是前年盖的,楼上是服务站和大队办公室,楼下是各种库房和机房。参观中,我们看到化肥、农药、种子码放得整整齐齐,机械维修完好率在90%以上。村农业综合服务站有固定资产150万元,有各种机械100多台(件)。8个农技服务人员承包了全村责任田从种到收的大部分技术、物资、劳务服务。
在这里举行的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农民技术人员编制在厂(乡办企业),工资转帐到站,实行考核发放,报酬比乡、村办企业工作人员高出10%,工作积极性很高。农民说,现在雇人插一亩秧要花费25元。一亩地一年两季的主要农活农业服务站全包了,每亩收费30元,我们愿意,也满意。建安桥村标牌厂购销员邹益说,过去我家6亩多责任田种不好,愁死人。现在收割、脱粒、飏谷、秸秆还田一气呵成,收获时只需带上麻袋到田里装装粮,太方便了。
在田野,小麦丰产方块块相接,沉甸甸的麦穗由青泛黄,随风摇曳,如海浪笑迎丰收。丰产方四周沟渠纵横,能灌能排。奇怪的是麦田中无畦无渠,正在疑惑不解之时,老邹给解了疑。他说这些高产麦田中铺设了“暗灌、暗排、暗降”管道工程,旱涝保收。全乡有1/3的农田达到了这个标准。说到这,他忽然把话锋一转:有的地方说打个电话化肥、农药就送来了。我们现在不用打电话,一切农用物资和技术服务均由生产计划指导,通过技术承包,落实到村到人,整个生产活动自觉有序地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