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致一位塞外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0
第8版(副刊)
专栏:

致一位塞外医生
王玉祥
塞外名城远远近近,许多人都知道你这位马医生。就连附近各县遇有病人垂危,也常要星夜驰赴承德,请你前去抢救。年深月久了,人们嘉许你医道高明,可你淡然一笑说,救活应该救活的病人,那是作医生的本分啊。
那年早春一夜,在你主持下心内科创造了奇迹:一位农妇心脏骤停后,经86分钟的不懈抢救,居然被救活了。为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十几家报纸刊载了中新社的消息或新华社的照片,《华声报》发表了通讯,一些外国通讯社也被惊动了。这一来,你反而忐忑不安了。你一再对人讲,这要归功于同事们的协助,归功于前辈们的栽培。你委实不愿突出自己。
素常,你总那么举止从容,温文儒雅,即使对那些衣衫褴褛的患者,你也不会疾言厉色,一脸严霜。熟悉你的人们知道,60年代初,为了给满面菜色的农民们解除病苦,你用手去抠除“便秘”患者肛门里沙石般坚硬的粪便;后来,十年间劫波浩荡,可你与无数正直的人一样,依然安于职守,恪尽人道。你曾经彻夜不眠地挽救过奄奄一息的年轻小伙的生命……寒来暑往,记不清了,那些前来就医的男女老少如何报你以舒眉微笑,报你以热泪纵横,报你以动情的文字。
但你的举止有时也异乎寻常:那次闻讯去抢救心脏骤停病人,为了赢得珍贵的一分一秒,你不顾常规,竟择近取道窗子奔向病房。
80年代,你在塞外医务界已经声誉鹊起了。但你一如既往,尊重前辈,严谨自砺,向着深邃的医学殿堂不断探进。平时要在病房从事临床治疗;要在医学院登坛授课;百忙之余,还要为本地的医药杂志义务审稿。如此,一年时光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还有多少呢?为了患者,为了事业,你不仅常常难得一享家庭之和乐,而且连女儿新婚“回门”之日的宴客,你也告假缺席了。
最近你正与几位同事一道,参与卫生部护理中心组织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的编著工作,显得更忙了,而你情绪颇高。记得诗人拜伦说过:“在这世界上人人都是为自己忙碌。”难道可以这样看待你吗?
近几年来,“阿堵物”以其异常强大的魔力玩弄世人于股掌,医务界亦莫能外。然而,带着燕山故乡人的朴厚善良拿起听诊器的你,仍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不改初衷。这古道热肠,能不令人钦叹!说到此处,忽发痴想:倘使大大小小的医院里,更多些像你这样的医生,百姓们不就更方便了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