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人质危机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1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国际瞭望

人质危机背后
本报记者 林皎明
以色列突击队上月28日突袭黎巴嫩,绑架真主党领导人奥贝德,随后,真主党绞死美国人质希金斯,中东因而产生了一场“人质危机”。
围绕着美国中校希金斯被处绞刑的真伪、时间以及其余西方被扣人质的命运,西方新闻界作了大量报道。同时,由于危机的演变逐渐由以黎关系扩展到美伊关系,由单纯人质问题牵涉到其它政治经济关系,西方某些舆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隐藏在这场危机背后的因素。
谁都无法否认,尽管中东人质问题有绵延40年的阿以争端复杂背景,但目前这场危机最先是以色列挑起的。
在纷繁的“人质危机”报道中,有两件“不太起眼的事实”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危机的表面,看穿以色列当局企图借此达到的目的。
其一,以色列政府在“人质危机”爆发后泄露,绑架奥贝德的行动早在3个月前由以色列内阁中的“小内阁”秘密批准,交军方执行。3个月前,中东正值阿拉伯阵营的和平攻势节节胜利,世界舆论倒向巴解组织的严肃和谈立场,连美国一些舆论也批评以色列的顽固立场。以色列空前孤立。
其二,尽管以色列绑架行动之后提出要用奥贝德等人换回以色列3名士兵和美英等国在黎巴嫩的人质,然而,拉宾国防部长至今都无法确认以色列3名人质是否还活着。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以色列冒险绑架奥贝德的真实用意所在,更何况以色列恐怖行为的结果,祸及美国人质,导致希金斯被处死。
不难看出,以色列选在目前时机采取恐怖绑架行动的图谋是:搅混中东局势,激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东国家的紧张关系,并利用西方国家舆论普遍担心人质命运的情绪,冲击业已对以色列造成巨大压力的中东和平进程,转移舆论对沙米尔选举计划的批评,以此摆脱内外困境。
目前,阿盟调解黎巴嫩危机3国委员会的工作,受到“人质危机”的干扰,已宣布陷入僵局。美国政府为“人质危机”所困,显然顾不上考虑解决中东问题。人们认为,围绕人质问题行将展开一场充满荆棘的旷日持久的谈判。
值得特别警惕的是,以色列在中东制造混乱、混水摸鱼的伎俩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西方通讯社透露,以色列正在加紧培训特种部队,随时准备对巴解组织和周边国家采取恐怖袭击。以色列看来寄希望于紧张的“神经战”,死死捆住美国布什政府的手脚,暂渡难关,但最终能否奏效,就很难说了。(本报开罗8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