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廉政的希望——江西刹吃喝风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1
第4版(综合)
专栏:通讯

廉政的希望
——江西刹吃喝风见闻
新华社记者 杨健 徐金鹏
一亿元,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吃喝风肆虐的岁月,江西省党政机关每年约有一亿元资金在觥筹交错中化为乌有。
现在,江西刹住了屡禁不止的吃喝风,人们从中看到了廉政的希望。
这希望不仅在于疯狂的吃喝风已大大收敛,更在于党和政府在这场特殊战斗中表现出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镜头之一:6月5日,江西省省、地纪委12名领导干部来到万年县开片会。他们是这座偏远县城的稀客,但是,在县招待所用餐时,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都是一盘菜、一碗汤。
镜头之二:“块把钱,管理员不在就算了。张书记,快上车吧。”青塘镇一位领导干部催促着。“不行!按规定必须交伙食费。”宁都县委书记张声炜硬要交款。
镜头之三:中顾委委员饶守坤在上饶地区行署专员邵德陪同下来到婺源县,县里以分餐制接待他。老人笑呵呵地说:“这样好,这样好!”
这是自6月5日江西省刹吃喝风规定生效之后,出现在饱受“风灾”之害的老区几个生动场面。
今年5月,江西省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关于坚决刹住吃喝风的试行规定》。6月5日前,“规定”在省、地、县各级报纸、电台全文刊播,并在各宾馆、招待所张贴,公之于众。
人们盛赞这个“规定”动真格的,动硬的,具有不同以往的明显特点:
——江西过去刹吃喝风的规定大都笼统含糊,操作较难。往往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令实行“四菜一汤”,下面就搞“四盆一缸”,禁上易拉罐,就上容量更大的宝特瓶。而且各种请吃的借口五花八门,如新领导干部来,说是第一次,下不为例;老领导干部来,又说过去对我们支持大,一杯薄酒,不成敬意。这次省里明确规定了用餐的形式、数量和质量。如“实行分餐制,一律一盘菜一碗汤,盘里的菜不得超过三个品种,至少要有一个素菜。”名贵菜肴逐一点名禁止上,如海参、甲鱼、螃蟹、对虾、鱼翅、鱼肚等。并强调不准搞“接风”“送别”宴会,“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陪餐。”
——过去吃喝风刹不住,一个重要原因是相互观望、攀比,认为“谁不请吃谁吃亏。”这次“规定”要求从6月5日起全省上下一律执行分餐制,无一例外。如对企业的规定是“本省企业间的经济活动亦按规定实行分餐制,或购票就餐。”对会议的规定是“提倡实行分餐制。需要集中用餐的,只准四菜一汤,不准上名贵菜肴和烟酒、饮料、水果。”
——“规定”中的处罚措施十分严格具体。如“宴请费用向参加就餐者分别追还”,同时对宴请者、吃请者“处以相当补交餐费数额的罚款。”“违反四次(即四餐)者按情节轻重给予降职或撤职处分”,对给予报账的财会人员“扣发当月工资的20%和当月全部奖金,违反四次者,撤销职务,调离财务工作岗位”,监督部门
“接到举报后半个月内不进行查处,按失职渎职论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西刹吃喝风从上做起,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7月上旬,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等党政领导干部分头下乡考察洪涝灾情,带头执行分餐制,主动交纳用餐费,各地也没有一个单位用烟酒、饮料和水果招待他们。7月6日,毛致用在新余市委招待所用毕晚餐后,接待人员将三小片西瓜送到他的住处。毛致用开始坚决不收,后来按每片两角钱付了款。以后,接待人员再也不敢给书记“特殊照顾”了。
6月13日至17日,鹰潭市月湖区文教局副局长王斌发一行,在检查区内中小学校舍危房时,接受学校宴请,连吃七餐,其中六餐备有烟酒,花费公款292.69元,被群众举报。王斌发很快受到行政记过和罚款、通报处分。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来,全省已查处20多起违纪吃喝行为,100多名“吃喝干部”受到罚款处理,两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记者手头有一份材料,表明赣南老区宁都县刹吃喝风一个月与去年同期对比的变化:去年6月全县招待费22.1万元,今年6月5.4万元,招待费下降75%。
与此同时,党政机关的吃喝招待费用大大减少。新余市渝水区22个乡镇单位过去一年招待费不少于40万元,现在按规定办,一年3万元就够了。临川市的唱凯镇过去经常是车水马龙,宾客如云,一个夏天要喝掉6000瓶啤酒,最多一天摆17桌。1988年仅镇机关就花去招待费8.7万元,刹吃喝风规定实行后,这里食客大减,预计一年可节约招待费20万元。据省有关部门根据各地报来的情况估算,全省党政机关招待费下降幅度在80%上下。照此下去,全省一年可节约8000万元的开支。
“肚里没有油,下乡走一走,口中没有味,出去开个会。”这是江西群众过去为讽刺“吃喝”干部编的顺口溜。如今,群众看到江西刹吃喝风出现的新气象,无不心情舒畅,有人又编了一首顺口溜:“腐败有药治,贵在动真格,刹住吃喝风,廉政又强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