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冷静地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冷静地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
张承先
●新中国四十年来的教育是“失败”的吗?
●能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抽象地谈论教育吗?
●我们的教育事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
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是由学潮开始的。冷静地思考过去和未来,教育工作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近十年来,教育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斗争一直是非常尖锐的。拨乱反正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我国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时,一部分人站出来彻底否定我国解放后“前十七年的教育”,说什么“新中国的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不足取的”。党的十三大以后当我国教育事业沿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前进时,又有一些人站出来彻底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40年,对教育改革的10年也否定了。最近在1989年3月4日的《自然辩证法报》上看到以《拯救教育,刻不容缓》为标题的关于“科学与文化论坛”第四次会议的综合报道,说“中国40年来的教育是失败的。自然,这种失败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体制、所有制等等失败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文化选择上的失败,一种名副其实的文化失败”。这股思潮的冲击在我国的教育战线上不能不产生影响。事实上有些高等学校已经受到了影响。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进行反思,我认为我国教育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仍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必须进一步明确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并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
首先要确立无产阶级教育观
最近有些人说,“过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错了,现在提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也错了。教育的功能在育人、在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工作与物质生产不同,教育的功能在育人,这点没有错。问题在于育什么样的人?脱离一定的社会,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孤立地、抽象地谈育人行不行?事实证明,抽象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脱离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必然为资产阶级的渗透敞开大门。所以,必须坚定、明确地表明我们办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和经济服务,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上问题涉及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问题,是树立资产阶级教育观,还是确立无产阶级教育观?我们必须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教育要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改造社会的斗争、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等诸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传播下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前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教育是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对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很久不强调了。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战线上的许多同志在思想上已经淡化,不那么明确了。许多同志陷入孤立办教育、为教育而教育之中,脱离了无产阶级政治与经济的实际需要,脱离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给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以可乘之机。
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忽视正确的政治方向
有人指责我们没有明确的教育方针。事实上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明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可以概括为“三个面向”、“五育并举”、“四有新人”,但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出了问题。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之后,学校拨乱反正,以教学为中心,要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水平,这完全是对的,但出现了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忽视和削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
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学校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1978年4月22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了这个观点。他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小平同志要求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统一起来。但是,我们实行工作重点转移后,以教学为中心,许多人却忘掉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围绕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过去曾经有过一些争论,教育界有人认为这个方针是“左”的路线的产物;个别人甚至说什么它是“两个估计”的理论基础。过去,特别在“文革”中我们曾经片面强调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把学校单纯看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看不到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在实践中使我们吃了苦头。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科学技术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或第一要素,提出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从而确认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但当我们强调教育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要求正确解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些人又忽视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出现忽视和脱离政治的倾向,听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使我们吃了更大苦头。在实行重点转移后,学校还应不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事实作出了答案。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暴露出学校工作恰恰在政治方向上出了问题。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现阶段仍应坚持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但最近一段时期,由于赵紫阳同志的错误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旗帜不鲜明了,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有人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这里,需要重读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具体政策是新民主主义的,但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毛泽东同志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要用这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来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能胜利。现在进入社会主义,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而认为不需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了,这不是很奇怪吗?
对学生应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教育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切。现在看来,爱国主义教育还应该大大加强。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不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不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不能收到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贡献一切的实效。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目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当然,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时要区分层次,区别对象,要结合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赵紫阳同志提出要改造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给改造掉了。这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严重的影响。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没有过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途径。列宁曾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方针。当然,在“文革”中这一方针有些被扭曲,出现了一些错误作法,但这一方针本身没有错。
现在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们培养的青年学生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实践、轻视劳动人民的情况非常严重。有些人连自我服务劳动都不干,不爱惜劳动果实,白面馒头、大米饭随便乱扔。有些人学风很不正,既不了解也不研究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生搬硬套西方的东西;而对国外情况也不甚了解,却将成套的国外经验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结果错误百出。有些人自认为是社会的“精英”,感到比劳动人民高得多,不愿到基层生产第一线作艰苦的工作,不愿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学习。这样不可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可能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搞不好甚至会培养出一些企图充当社会主义掘墓人的人。
实践证明,知识分子必须端正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在不怎么强调了,甚至有些与之背离了,背离了这个方针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高等学校还应继续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劳动教育,参加社会实践,增加与工农的联系,从中汲取营养,以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加强党的领导,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总的看来,我国广大教职工队伍是好的。教育战线上许多同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们顶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压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辛勤从事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工作。但也不可否认,在这场动乱和暴乱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当前需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认清这场严峻斗争的性质,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觉悟,端正政治立场,积极投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同时,还要冷静地思考过去和未来,总结历史经验,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引下,把教育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