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大潮中的涛声——从全国“广播新歌”评选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1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潮中的涛声
——从全国“广播新歌”评选说起
石祥
歌声,是国风民气的一种特殊标志;歌声,是抒情言志的一种良好形式;歌声,是一曲时代的旋律;歌声,是一面无形的旗帜。
大地无处不飞歌。歌曲的优劣,不只是个人哼哼唱唱抒发情感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广播新歌”评选,今年共有46家广播电台参加,选送了350首应征歌曲,经各方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终评,最后评出30首歌曲获奖。
从这次评选的歌曲来看,题材相当广泛。既有歌唱祖国的《中华之声》、《十月,你的生日》、《中国四十年》,也有吟咏乡土民情的《采桑小路》、《喜鹊窝里的小山村》;既有闪耀地区特色的歌曲《黄土恋》、《东北,我的黑土地》、《我的爱恋,大平原》,也有绚丽多采的民族歌曲,如藏族的《爱的珠穆朗玛》、苗族的《苗山笑了》、回族的《祖国处处有回回的家》、京族的《京家女》;既有反映部队生活的《春上山,秋下山》,也有爱情歌曲《纤夫的爱》、《摸秋》、《阿依妹》。在反映的对象上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歌唱老一辈的《夕阳背着星星》,也有《我正十八岁》、《十六岁的红蜡烛》、《长城脚下的小妞妞》等。这些歌曲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多采多姿。不仅有撼人肺腑的《巴山鼓舞》、催人奋进的《请给我纤绳》,还有甜蜜柔美的《歌一样的撒丽曼》、《男儿梦、女儿梦》;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合唱《大海拥抱的高山》,还有清新、欢快、风趣、幽默的童声合唱《山童》。尤其是《山童》,名列榜首,受到普遍赞扬。它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新一代“山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当代儿童青春的幸福和美好,富有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充满浪漫色彩。这次歌曲评选,可以说荟萃了一年来广播新歌的上乘之作,褒扬了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歌曲。
前一个阶段,舆论有个导向问题。音乐有没有一个导向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歌曲创作冲破了多年的禁锢,出现了一批广为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但也有的歌曲离生活越来越远,离现实越来越远,离时代越来越远,不食人间烟火,脱离人民群众。歌曲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的主旋律。应该既反对“假、大、空”和“高、尖、硬”,也要反对“疯、狂、乱”和“假、恶、丑”。歌曲创作只有热情讴歌时代,抒爱国之情,壮阳刚之气,播燕赵之声,才有生命力。然而目前还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走回头路,重新回到文艺创作单一化的封闭时代。应该大胆创民族文化之新,为时代为群众多创作上乘的歌曲作品。
(附图片)
海政话剧团“八一”期间在京推出多场话剧《海军世家》(编剧:周振天,导演:鲍国安)。该剧以海军少将陆海涛命运为线索,展现了海军新老两代人执著追求建立强大海军的理想及复杂心态。
(冉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