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记临澧县工商检查站站长唐德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2
第4版(综合)
专栏:通讯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记临澧县工商检查站站长唐德银
于汉卿
位居湖南澧水中游的张公庙渡口,相传三国时张飞曾在此安营扎寨。张飞性情刚烈,处事公正廉明,不扰地方,深得老百姓敬仰。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这里修了个庙,取名为张公庙。就在当年张飞把守的渡口边,去年建起了临澧县工商局经济检查站。唐德银就是这个检查站的站长。
张公庙渡口处在国道线上,每天经过渡口的车辆不下于四五千辆次,有时多达万余辆。刚建站时,被检查对象怨言甚多,还有骂唐德银和他的同事为“榜爷的部队”的。人们理解也好,误解也好,唐德银和他的同事们总是秉公执法。局里的“廉洁簿”上载明:近两年里,经济检查站拒吃请三十四次,拒说情六十三次,拒礼拒贿四十次,现金及实物折款计一万三千多元。其中唐德银今年以来一人就拒贿四千多元。至于其他诸如冒犯上级、得罪亲友的事就数不胜数了。站里的同志和周围的群众送给唐德银一个雅号:“活张公”,意思是夸奖唐德银办事公正廉明,继承了张飞的优秀品质。
今年二月,几个烟贩子拖六万斤烤烟到了张公庙渡口,准备拉到湖北去卖高价,被当天值班的唐德银扣住。唐德银说:“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和烟草专卖条例,现将你们的烟叶扣下来,听候处理。”开始,烟贩显得很平静。在他们看来,这类检查无非是个把戏!做烤烟生意两年来,多少次斩关夺隘,不相信这次就进了“鬼门关”!他们深信自己的“攻关术”!僵持一会后,一个中年人塞给唐德银两千元人民币,被唐德银用手挡了回去。他们进而断定,对方不收他们的钱,是嫌少了。于是拿出三千元,再次塞给唐德银。面对三千元人民币,唐德银不是没有想到自己寒酸的家:一九八五年建三间平房欠下的六千元,至今还未还完,电视机是十四英寸的,儿子吵着要买十八英寸带色的。但唐德银认为,个人寒酸事小,丢掉党性和人格才是危险而可悲的,不干净的钱决不能要。几个烟贩子对三千元人民币也寄予“厚望”,满以为这一“招”可以把唐德银打倒,司机甚至发动了汽车。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唐德银收了他们的钱,“报答”他们的竟是一张盖有大红印的罚款收据。
唐德银不屈服于金钱,也不屈服于压力。
今年五月的一天,某省一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广州买的一辆伏尔加小汽车被唐德银查出偷漏二万元税的问题,当事人自恃后台老板硬,蛮横地要求“作特殊情况处理”。唐德银当然不答应。两天后,直辖市一位工商局副局长专程赶到张公庙,责问唐德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还带着威胁的口吻教训说:“你是渡口的站长,我是大局的局长,你是九品,我还是七品,工商法规我比你懂得少?我们是同行,应该同乘一条船,共操一把桨。你们县里的车今后还要到我们省去不去?你们今后办案也许还有去我们那里的时候呢!”就在这几天里,唐德银收到的条子、接到的电话不断,都是有来头的人,目的一个:放车。一度弄得他“焦头烂额”。但最终唐德银还是“胳膊拧过了大腿”,坚持按工商法规处理了这件事。
唐德银为了做好经济检查工作,平时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业务知识。他熟悉一百九十多个工商法规。办起案子来,能迅速地说出法律依据,使当事人有口难辩。这些“磨刀工”使他常常在办案时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效。一次,“倒爷”们采取瞒天过海的办法,汽车上先堆放查禁物品,再在上面盖一层油布,油布上铺上砂子,乍一看,拖砂的!车开到张公庙渡口却被唐德银一眼识破,作了严肃处理。事后,同事们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伪装的呢?”他告诉大家:“伪装不伪装,全看钢板和轮胎。如果拖的是砂,决不是轻飘飘的样子。钢板没‘表示’,轮胎没‘意思’,肯定有假。”大家不得不佩服他的“火眼金睛”。
唐德银执法把关,免不了要和来往司乘人员动口舌。有时检查车辆,车上的人说些讽刺、挖苦的话,唐德银也不耍态度,而是不厌其烦地讲法规,宣传经济检查的必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别人心悦诚服。
软的软化不了他,硬的压服不了他,假的欺骗不了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就是唐德银——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性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