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开放在大连(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开放在大连(上)
陆振华 沙秀敏
大连市充满着开放城市的特有生机。
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和新兴的开发区,许多富有现代色彩的国际酒店、国际博览中心、银帆宾馆、高架桥等建筑物映入眼帘;数百个外商投资企业坐落在各街区;开放已使大连走上国际舞台。最近,日中经济开发研讨会、大连国际经济合作研讨会和中国东北地区暨内蒙古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涉外经济贸易和学术活动相继在这里召开,成千上万名宾客纷至沓来,一项项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构想在这里成了现实。
大连的起飞靠的是什么?
把开放的基本点放在增强全市经济实力上,引进来,打出去,再引进来,再打出去
大连对外开放比南方率先开放的地区起步晚三四年。但是大连人不攀比速度,着重求实效。市领导和一批实干家把改革开放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上。在改造老企业,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建设开发区,增强出口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大连有数千个老企业需要技术改造,市委、市政府决定首先在改造老企业上做好文章。5年多来,全市拿出数亿美元购买先进技术设备或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生产、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引来了上千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使600多个企业得到改造,有些企业出现了“跳跃式”的提高。
大连人建议我们看看那些经过改造的老企业。果然,这些老企业厂房虽不如合资企业那样洋气,但厂房内几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有90年历史的大连造船厂,近年来吸收了国外技术,使自己的造船技术提高到80年代水平,先后建造了数十种具有“全国第一”之称的新船舶,出口成交额超过3亿美元,国外订单应接不暇。建厂于1914年的大连重型机器厂,原来产品落后,全厂职工都为“吃不饱”犯愁。1984年以后,他们紧紧抓住开放契机,先后与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家公司发展合作生产,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创新的路子,很快把六大类产品提高到先进水平,为上海宝钢、山东石臼所港、秦皇岛港等国家重点工业建设提供了一批原准备进口的设备。去年还被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
像这样变化大的企业还有许多。开放使大连一大批老企业发挥了经济支柱的作用。近年来,全市自营出口创汇能力每年递增1亿美元。
利用外资是大连开放中的另一个轮子。到今年6月底,全市已批准利用外资657项,合同金额达14.5亿美元。全市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91家,许多是不可多得的好项目。它们不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创汇能力强,而且在经营管理、技术进步方面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近年来批准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的中日合资企业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多万美元的日本独资企业万宝至马达有限公司,以及制造先进阀门、不定型耐火材料、一次性医疗器具等,就是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佼佼者。当它们投产后对这个城市90年代以至下个世纪的经济起飞产生重要作用。
开放把大连推向国际舞台。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机遇和竞争孕育着新的机制,激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底以来,大连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遇到了资金、原材料紧缺的压力,但是今年前5个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效益增长高于速度增长。对此人们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种意见趋于一致:得益于开放后孕育的新机制。
开放,使大连市的各种优势获得充分发挥的机会。作为东北“窗口”的大连,不断为腹地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腹地为“窗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于是,大连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迅速增加,参与的国际交换领域越来越广泛;开放,又把市内众多的企业推向世界市场,企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旺盛活力。大连冷冻机厂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当今国内同行业有70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他们认为在国内市场“争饭吃”,不算真本领,参与国际竞争,这才算真本领。这个厂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完善经营机制,使企业生机勃勃。现在,该厂产品已出口日本、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制冷设备系统工程国际招标中,以质量、价格等优势击败美、日、丹麦等国的世界强手,一举中标。
大连过去没有外贸权,今天已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外贸口岸,世界上70多家贸易机构在此设了办事处,每年成千上万名各国厂商前来洽谈生意。大连的老企业、新兴企业和乡镇企业在这新的世界里寻找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实行“一改三提高”,现在一个适应外商投资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大连市改造和完善自身条件的主要思路是:从长期开放出发,实行“一改三提高”,即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文明程度,提高服务态度,建立一个比较配套的投资环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破旧模式,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国际资本生存、发展的小环境,使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优于老市区。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市领导把眼睛盯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他们首先在机构上动了一刀,打破政府各部门分兵把口的旧格局,把有关审批引进项目的单位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有职有权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中心,让外商在一个楼里迅速办完所有审批手续。在改革先走一步的开发区,成立“集权式”的办事机构——项目推进中心。过去外商在开发区审批项目,需要经过工商、税务、财政、银行、规划、城建等20多个部门、30多道工序,现在外商只进一个门,就可以办成许多事,所花时间比过去节省许多倍。法规的健全,资金、生产资料、人才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新局面。
在采访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去年11月,应李鹏总理的邀请,日本通产省曾组织90多名企业家来华考察主要开放城市的投资环境后,对大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评论说,大连的投资环境配套实用,是个放心投资的地方。这同我们听到的许多外商的反映几乎完全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