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到手的粮食为什么“飞”了——盐城市夏粮生产剖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到手的粮食为什么“飞”了
——盐城市夏粮生产剖析
严季哉
今年夏熟又是好收成,盐城的麦子生产水平在江苏冒了尖。该市收夏粮166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减产约20万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1季夏粮中,产量居第4位。
也有人对夏熟收成不尽满意,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说:今年麦子是前所未有的好长势,有大丰收的基础哩!
实收下来,人们大失所望。据初步统计,除射阳县平产略增外,北部的滨海、响水、阜宁等县,麦子均比上年少收,减产幅度在1—10%之间。南半部的其它县份减产幅度还要大些。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比,减产幅度有一成多。
丢失在何处?基层干部几乎众口一词:主要被病害拿走了。三麦白粉病、赤霉病齐发,交互危害。“两病”肆虐,致使麦子粒重大为减轻。滨海县千粒重下降2克多,抵消了亩增2万穗的好苗脚。据农技人员分析,今年“两病”给夏粮造成的损失,将在10万吨至20万吨之间,“烂麦场”又损失9万吨左右,这样增产也就变成了减产。
其实,“两病”并不是不能防治的,适时施药,就可以防止流行,免遭危害。
盐城市各级政府也确实狠抓了防治工作。急电、通报一个接着一个。上面尽管喊破了嗓子,到了村组一级就打了噎。对不显眼甚至不露形状的白粉病、赤霉病,农民则不予理会。少数广播不通的偏僻地区,有些农民根本不知道。今年农药价格仍在上涨,农民惜本不愿治。
对病害防与不防、怎么防,结果大不一样。射阳县各部门协同作战,宣传、发动、组织、服务有成效,总产比上年增5%。即使在邻居之间,防治病虫与否,单产悬殊大的也有200多公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