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花圈中的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花圈中的文章
献花圈,本只寄托生者悼念之情。却不知为何在不大的华容县城里悄悄掀起社会人际的“竞争”。近年花圈陡然增多,从前每个殡丧队只几个至10多个,而现在动辄几十,多至150个;花圈由1米见方扩大到10米之高;花圈价日高,由3元、5元一个到了12至70元。仅城管部门今年2至4月所知的24家丧事送殡中,花圈数在60至150个的就达18家。难怪花圈制作行业,在县城迅速发展,4年前不足8家,至今已达30家,有个制作户靠做花圈,近年就建起了2栋价值6万多元的楼房。
促成花圈在送殡丧事中升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职级待遇观念。今年春节期间,一位离休老干部病故,有关部门依照惯例,告知县级各家领导机关凭吊。虽然花圈数在同日7支送殡队中并未夺魁,但以单位集体为主送的花圈数竟达80个,仍居各送殡队集体花圈数之首。据人介绍,在目前成文或不成文的“职级”待遇中,送花圈多少已涂上了政治待遇的社会色彩。
虚荣攀比心理。今年3月11日上午,一列送殡队伍浩浩荡荡穿越华容县城,7部汽车挂白开道,鞭炮沿途敞放,管乐锣鼓轰鸣,与130多个花圈列成近1公里长的队伍。原来是县城一位富裕个体户中年丧妻。据说,只因他说了:“不惜用钱要热闹。”因此,平素以赠钱送情为主的“个人礼尚”,也一并纳进了花圈“文明吊丧”,一下热闹掉近万元。
无形舆论压力。每当人们沿街观看一列列由花圈长龙组成的热闹送殡,便可听到“子女有能力!”“花圈真多,×单位都送了!”等说不清的褒慕评语。今年2月,城关镇某个协负责人为父亲送葬时,沿街100多个体户都鸣放鞭炮,一时全城轰鸣。一个体户说:“人家有事,你不去压力可大啊,以后我有事呢?”
(7月22日《湖南日报》陈育军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