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洪尼边民欢迎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3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洪尼边民欢迎和平
新华社记者 胡泰然
层峦叠翠,林木葱茏。一路3个半小时的汽车,犹如画中穿行,把我从洪都拉斯首都送到了与尼加拉瓜毗连的帕拉伊索省。
“帕拉伊索”,西班牙语意为“天堂”。可是近十年来,由于尼加拉瓜成千上万反政府武装分子主要聚集在这省,多次挑起两国边界冲突,居民纷纷逃难,使这个地区出现“地狱”般的恐怖不安。8月7日,中美洲5国首脑在洪都拉斯海滨城市特拉通过120天内遣散这批反政府分子的计划。消息传到帕拉伊索省,人们无不奔走相告,欢庆这个地区可望恢复和平。
记者采访完首脑会议后,第3天便赶到这个省,进入离尼加拉瓜只有13公里的帕拉伊索镇。一下汽车,迎面便看到一幅用绿纸写的标语:《欢迎特拉决议:和平!》。汽车站旁是一个公园,从省会赶来一批音乐家在那里弹着吉他唱歌,歌声欢快,内容有“我的和平鸽,你又飞来”。广场四周摆满许多小摊,摊上大多挂上了彩花。我问一位印第安人模样的妇女,这些彩花什么意思?她高兴地回答:“因为听说要恢复边界安宁,所以大家把节日的彩花挂了起来。”
我从小小的帕拉伊索镇转了一圈,除了比别的城镇多一些军队和警察哨所外,看不出其他特别的地方,但稍一留心,便看到环城而立的山上许多树木被砍断,留下一些黑糊糊的树桩。房屋大多破旧,教堂更显年久失修。镇外一片牧场杂草丛生,看不到牛羊。但再一细心观察又发现,一批市政工人正在重新安装电线,公路两旁新栽上了树。附近的牧场正在整修围栏。这都说明,战乱的痕迹犹在,但随着中美洲和平进程带来新的希望,边境居民正重返家园,安排正常生产和生活。
从帕拉伊索镇朝尼加拉瓜方向望去,高山如屏,云绕雾笼。当地行人告诉我,那一带山区便是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盘踞的中心、“参谋部”所在地亚马莱斯。要进参谋部需凭洪都拉斯军方发的特别证件,经过洪军岗哨、再经反政府武装的警戒线才能进入。由于军方除给英国一家电视公司记者发了特别许可证外,其他记者要求进入采访都遭拒绝,我也只好远远一看。但长途汽车站站长却安慰我说,你要了解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分子的情况并不难,帕拉伊索镇就有他们的人,你随地可以碰到。
果然,我在街上不一会就碰到5个尼加拉瓜人。其中32岁的何塞·埃雷拉毫不讳言承认他参加了反政府武装,但从去年起就不干了。他说他现在独行一人,靠打短工为生,很想返回家园,因为父母都在那里。另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潘佩斯的19岁青年更是想家。他说,只要国内有民主保障,不抓他或枪毙他,他就回去。
在帕拉伊索省最大的丹利市,记者采访了省移民局局长阿马多尔先生。他告诉我,驻扎在这个省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约有9000到1.1万人。自从第3次首脑会议提出遣散他们的问题以来,特别是去年美国停止对他们的军事援助以来,他们大多数人士气低落,人数大大减少,有的转变为侨民、难民、流亡者,真正能打仗的没有几千人。
阿马多尔说,洪都拉斯是中美洲难民最多的国家,1986年曾达到43900多人,其中一万多人是尼加拉瓜人。但随着和平进程的深入,很多人返回家园,难民人数逐年减少,截至今年6月已减少到37000多人,可是其中尼加拉瓜人却增加到23000多人。
这位移民局长说,中美洲和平协议受到边境地区洪都拉人和尼加拉瓜人(包括一部分反政府武装分子)的普遍欢迎。近几个月来,大批逃走的咖啡园主、甘蔗园主和各种职业的人纷纷返回帕拉伊索省重振家业,以致移民局办户籍登记手续也忙碌起来。洪尼边境人民渴望和平,对每一次中美洲5国首脑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都表示欢迎。
(新华社特古西加尔巴8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