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学校和家长重智轻劳引起专家忧虑 中小学应加强劳动教育 切莫培养头脑精明四体不勤的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4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学校和家长重智轻劳引起专家忧虑
中小学应加强劳动教育
切莫培养头脑精明四体不勤的人才
据新华社济南8月14日电(记者郭修生)一项调查表明,许多学校和家长只注重中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忽视甚至排斥劳动教育,导致孩子朝着“头脑发达、双手退化”的方向畸形发展。为此,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世峰呼吁:“切莫培养头脑精明、四体不勤的人才。”
近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刘世峰,最近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普通中小学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并且搞得好的只占1%至5%。在“智育第一”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没有把劳动教育摆到应有位置。很多学校一无教材,二无专职教师,三无场地和设施。只发教材,不上劳动课。或者虽有校办工厂,但仅为创收,并不组织学生到厂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更是少得可怜。
在很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爱子情深,望子成“龙”心切,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相当多的中小学生不洗衣服,不叠被子,不洗碗筷。据刘世峰对一所重点中学调查,112名高中三年级女生中,缝补过衣服、钉过钮扣的仅有25人次。资料表明,全国青少年学生人均每天参加家务劳动0.2小时,仅为美国的1/6,泰国的1/5。
忽视劳动教育,带来了严重危害,使很多孩子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能力素质等发生扭曲。一是劳动观念淡薄,不愿当体力劳动者。二是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习气蔓延,有的因物欲膨胀走上歧途。三是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护公共财物。四是动手能力低,适应性不强,成了“高分低能”的畸形人。一些学生毕业后既不爱劳动,又不会劳动,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刘世峰认为,劳动不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教育手段,而且是基础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同等重要,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应该明确体现。他提出,既要尽快改变目前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出现五十年代末和“文革”期间以劳代教的偏差和“劳动惩罚论”抬头,逐步把劳动教育纳入科学化轨道。同时要赋予时代特点,把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