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心的赠礼!——记南斯拉夫献血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心的赠礼!
——记南斯拉夫献血活动
本报记者 严正
南斯拉夫电视在晚上的黄金播放时间,经常播出一幅这样的画面:一颗心在搏动,左半叶是殷红的鲜血,右半叶则是一个小姑娘甜美的脸庞。画面配的文字是:感谢为我幸福的童年献血的人。接着,电视预告第二天接受献血的地点和时间。
不久前,记者到贝尔格莱德市斯·萨瓦街献血站采访。献血站聚集着数十名男女青年,他们都是自动来献血的。他们按着医生的指示注册登记,体检验血型,抽血。然后到餐厅用上几块小点心,喝杯果子汁,把有医生证明的红色献血本装入口袋,就高兴地离去了。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除节假日外,献血站从早到晚接待志愿献血者。
眼下正值暑期,献血的人较少,每天数百人,平时最多可达上千人。该站全年接待献血者六七万人次。此外,他们还派出巡逻小组直接到学校、厂矿和机关接受志愿者献血。按规定,从18岁至65岁身体健康的男女公民都可以献血,每次的献血量为250—450毫升,两次献血相隔的时间男同志不少于3个月,女同志不少于4个月,每次献血后休息两天。
南斯拉夫献血的原则是自愿、无偿。献血站站长克里沃卡皮奇博士解释说,血不是商品,而是心的赠礼,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提倡自愿、无偿献血,是为了体现并弘扬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以及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念。据统计,南斯拉夫每年有近5%的公民自愿献血,这不仅反映了南斯拉夫的社会文明,也是长期宣传教育的结果。
南斯拉夫人自愿无偿献血是有传统的。早在反法西斯解放战争时期,贝尔格莱德就开展过“为流血的英雄献血”运动,有力地支援和鼓舞了人民军将士。革命胜利后,曾一度实行有偿献血,尽管报酬不低,献血的人数却不断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南斯拉夫从1953年起改行自愿和无偿献血。
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公民都有无偿接受输血的权利,但也有无偿献血的义务,把动员和组织健康公民献血作为整个社会都应关注的共同任务。各级社盟组织建立了专门负责献血组织工作的协调委员会。除红十字会及卫生保健医疗机构外,各社会政治组织也开展救死扶伤和革命人道主义的教育,树立献血光荣的观念。塞尔维亚等共和国还专门确定了献血者日。举行表彰大会,给献血最多的单位和个人颁发纪念章及奖牌。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积极主动献血的良好风气。据南斯拉夫报刊记载,1953年以来南斯拉夫无偿献血活动经久不衰,参加献血的有党政领导、将军、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各种普通劳动群众,其中青年和工人占70%以上。许多单位自发建立了志愿献血者组织。
在采访斯·萨瓦街献血站的过程中,记者询问了几位献血者。其中两位是贝尔格莱德发动机厂的工人巴·米拉丁和市交通系统的机械师科·米利沃耶,两人都只有30多岁,可是在他们的小红本子上登记着,他们已分别献血6次和20次。他们说,能将自身宝贵的东西——鲜血献给患难中的同胞特别是儿童,使垂危的生命得救,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附图片)
贝尔格莱德交通系统的机械师科·米利沃耶已献过20次血。图为他献血后在填写表格。
严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