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经互会的发展及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5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经互会的发展及前景
杨家荣
今年是经互会成立40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大体上经历了经济恢复、计划协调、经济一体化、科技发展和改革等5个时期。如今,大多数经互会国家从战后国土满目疮痍、经济百孔千疮,经过百废俱兴,都已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国家之列。经互会10个成员国的耕地面积虽只占全世界的16.3%,但它们的国民收入却占世界的1/4,工业产值1/3,农业产值1/5,科技力量1/3。因此,即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得不承认,经互会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实体,它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主义经济力量。
经互会的成就
经互会的巨大成就,主要有:
(一)经济发展较快。从经互会成立至今,它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是任何一个其他经济集团所无可比拟的。从总体上讲,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例如,1950——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为6.7%,而西方国家只有3.8%,它们工业产值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8.3%和4.2%。即使是排除经互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50和60年代,它们在1971至1985年时期,其国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仍为4.6%,而欧共体各国在同一时期内只有2.3%,它们工业产值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5.3%和1.8%。
(二)实力明显加强。苏联早在70年代中期,已在20多种重要产品,其中包括19种重要工业产品的年产量方面超过了美国而跃居世界首位,如钢铁、石油、焦炭、水泥、机车、拖拉机等。而从前曾是农业国的成员国,在各自的国民经济中都建立起了一些比较发达的工业部门,例如,保加利亚建立了电机工业,匈牙利建立了电子工业,罗马尼亚建立了机床制造工业。经互会作为一个整体,其实力的增长已举世瞩目。
(三)科技成果卓著。今天,经互会国家的科技队伍已超过了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或集团,总人数达142万多人,相当于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总数的1/3。在40年中,他们共同完成了20000多个科研和实用项目,研制出了1700种新的机器、机械和仪表,改进了1300个工艺流程,制造了近1400种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制剂。至于技术发明,经互会国家每年注册的达13万项,其中被采用的有6万项,接近于世界技术发明总数的40%。
(四)努力缩小差距。经互会在制定具体政策时,通常给予一些相对后进的国家以更优惠的待遇,如在贷款方面,经互会两大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和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对大多数成员国的贷款年利率为2%—5%,而对蒙古、古巴、越南仅有0.5%—2%。
存在的问题
经互会成员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成就”和“欢乐”,也遇到了“困难”。
首先,经济形势严峻。经互会国家在70年代中期前高速发展经济,主要是靠增加劳动力和投资并扩大生产基金而取得的。然而,就在70年代中期左右,经互会国家发展经济的这种粗放因素基本用尽,且由于管理不善和资金拮据,它们的经济或转入低速发展,或陷于停滞状态。例如,经互会欧洲成员国1976——1980年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为4.2%,1981——1985年则为2.7%,其中,波兰的国民收入从1979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
经济困难的另一表现是一些成员国外债累累,难以支付。70年代,大多数经互会国家从西方大量借贷,以引进设备和其他物资。据统计,到1979年底,经互会欧洲7国的硬通货外债是594亿美元,而到1988年,它们的外债已高达1301亿美元,其中苏联401亿美元,波兰387亿美元,匈牙利170亿美元等,上述高额外债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国家内部市场的供求平衡和对外贸易。
其次,技术相对落后。战后,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方关系处于冷战状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经互会成员国进行经济封锁,另一方面是由于苏联在“两个世界市场”和“两个世界体系”理论上的失误,故长期以来,经互会国家同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状态。在这种对外缺乏联系、对内没有竞争的情况下,经互会国家既难于通过内部调节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并对它进行更新换代,更不能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改进本国的落后部门,因而,它们与西方国家本已接近或大为缩小了的技术差距再度明显拉大。
再次,合作机制存在弊端。经互会目前的合作机制,基本上形成于50年代并在此基础上作些修补而一直延续了下来,它的主要特征是硬性集中和垂直联系,即行政管理的方法。诚然,这种合作机制在50——60年代对经互会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今天,在世界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中的粗放因素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它已不能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成了进一步飞跃的障碍。
以《经互会成员国至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而言,其主攻方向明确,为5大领域:国民经济电子化、自动化、原子动力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生物工程,但经互会现行协作机制基本上还是行政命令的经营方式,条例繁多、关卡层层。这必然造成合作机制拖上述《纲要》实施的后腿。可见,根本改革经互会合作机制,已成为经互会国家能否振兴经济的关键之一。
发展前景
经互会成员国所以能坚持长期合作,主要是由它们各自国内的经济需要所决定的。至今,经互会内部贸易仍占其外贸总额的60%。它们大部分的进出口商品在内部交换,绝大部分的科技合作在内部进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应该说,在经互会内部的长期合作中,其成员国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现已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合作基础。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尚存在一些急于解决的问题。在发展科学与生产领域之间的合作等问题上,“并非总能容易取得一致意见”。这就决定经互会国家合作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其路程既艰难又漫长的总趋势。
(附图片)
设在莫斯科的经互会总部大楼。
经互会成员国1988年经济情况(与1987年比)
资料来源:经互会秘书处公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