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夏日里的清风——记庆“八一”歌舞演出的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5
第8版(副刊)
专栏:

夏日里的清风
——记庆“八一”歌舞演出的前后
陈大鹏
像夏日里一股清新的凉风吹拂心头,由总政治部主办的四场庆祝“八一”建军节歌舞演出,给受热浪袭扰的首都军民带来阵阵快意。人们由衷地赞叹:“许久没有看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演出了!”
为什么一台晚会牵动了那么多观众的情愫?
笔者来到了空军体育馆,正赶上最后一场演出。来自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战友文工团、海政文工团、空政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演员们正井井有条地做着上场的准备工作。他们中间有很早以前就为人们所熟悉的音坛老将李双江、马国光、克里木,也有近几年活跃在舞台上的青年歌手、青年舞蹈家彭丽媛、董文华、郁钧剑、阎维文、王秀芬、华超、刘军、李清明等。近几年,军队的文艺创作、表演事业发展很快,出现了一批人才和优秀节目。以近几年举办的几次全国性艺术比赛或评比为例,如“新时期十年金曲和1988年金星评选”、“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等,军队的演员和作品的获奖往往占很大的比例。这次庆祝“八一”的歌舞演出,可说是军队文艺工作者高水平的创作和表演的展示。
“举办这么一场演出,是我军广大指战员的心愿。”演出的主要设计者、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朱力在休息室里对我介绍说,继庆“七一”的文艺演出后,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62年光辉历程,中央军委和三总部的一些高级将领们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举办一场演出,以生动、多采、丰满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民军队爱人民”这一宗旨。总政的主要领导同志一次又一次地听取筹备情况的汇报,一再指示有关部门:要通过歌舞的形式,唤起人们对我军光荣传统、我军宗旨、我军光辉业绩的回忆,加深人民和军队之间的感情。
在这次演出的舞台背景上,悬挂着七个耀眼的大字:“人民军队爱人民”。朱力解释道,这是这次演出的主旋律,确定这个主题也是军委领导的意见。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靠人民的支持,没有广大人民作坚强的后盾,人民军队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演出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场面恢宏壮观,气势雄伟刚劲。1000多名文艺工作者、2000多名驻京陆海空三军和戒严部队指战员且歌且舞,时而合唱,时而独唱,并伴以群舞和独舞,其中交织着大型乐队的合奏,令场上画面迭出,高潮频起。演出中选用的40多首歌曲,都是建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艺术珍品。这些歌曲唱了几十年,仍然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南泥湾》、《游击队之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梅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担任这次演出的舞蹈艺术的指导是国内著名的舞蹈家刘英。这几年,由他编排的舞蹈《海燕》、《士兵进行曲》等多次在国内获大奖。他的舞蹈风格遒劲有力、豪迈奔放,具有内在的阳刚之美。这次演出的舞蹈有不少承袭了他的表演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刚劲又内藏秀雅,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所创造的氛围为整台演出增色不少。
这台高质量的歌舞表演,从排练到正式演出只花了20多天的时间,显示了军队文艺工作者较高的思想和艺术素质。人们在观看中注意到,这台演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台风正。参加演出的所有演员一个个英姿飒爽,精神振奋,舞美设计也典雅庄重。演出场地上参加大合唱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形成几个色块,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出自始至终在一种庄严、欢庆、激奋的气氛中进行。这和近几年有些舞台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少演员认为,他们是军队的文艺工作者,艺术上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军人的形象、军队的形象,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观众负责。应该倡导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7月29日,出席观看演出的党政军领导对表演无不叫好。有的领导在看到合唱《南泥湾》时,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小声哼唱起来。有的说:“听了你们的歌声,我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这些歌舞不仅老一辈人爱看,就是年轻一代也爱看。一位不满20岁的青年人想方设法观看了六场排练和演出,兴奋地说:“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多有气势的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