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在稳定中裁减 在裁减中提高——南京市建工局局长刘开发谈整顿乡镇建筑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6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稳定中裁减 在裁减中提高
——南京市建工局局长刘开发谈整顿乡镇建筑队伍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大批工程项目停建缓建,迫使数以百万计的乡镇建筑工人走下脚手架。南京市建工局局长刘开发说:“我们一方面要坚决把多余人员裁减下来,达到施工力量与建设任务之间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实际出发,瞻前顾后,慎重对待裁减工作以保证生产和企业的稳定,保护改革中形成的必要的市场调节机制,保留行业发展的后劲。”
“产生乡镇队伍的大背景,是农村改革后田少人多的矛盾促使一部分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刘开发认为,“他们进入建筑这个行业,一方面为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劳动力。他们不吃大锅饭,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涌现出一批素质很好的队伍。因此,我们既要考虑城市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农村承受回乡农民的能力。”他解释说,所谓“旧门不关”,就是外县这些年建立的驻宁办事处原则上可以保留下来,作为城市同外县保持联系、协商对话的窗口,今后城市建设所需队伍仍从这些“老朋友”中出。所谓“新门不开”,就是目前停止给外地新成立的企业和新队伍办理驻宁审批手续。
今年全市计划第一批裁减1.2万人。消息传出,各县一度人心惶惶,纷纷到市里托关系说情。市建工局负责人和有关同志用一个月时间逐一走访了50多个办事处,直接同各县建工局长、主管县长商谈交底。市局方面提出6种情况属必退之列:施工任务不足的、施工质量不好的、安全无保障的、发生过刑事案件的、违法经营以及队伍素质不合格的。除此之外,由办事处排队摸底,按批准注册人数决定裁减数量,先报当地政府初审,然后送市建工局共同审批。
由于外县对裁减也有了发言权,不再担心被“扫地出门”,同时又从“鼓励竞争,择优选留”中感到“搞好裁减有利于在南京站住脚”,将素质好的队伍留下,差的队伍遣返回乡,并主动设法防止出现遣返队伍在南京就地流散的现象。
今年5月,首批96个施工单位共1.2万人有组织地离城返乡,加上其他裁减人员,返乡总人数达2万。在此期间,全市建筑业没有发生破坏生产工具和建筑半成品现象,没有发生建筑材料失管流散问题。动乱期间,全市建筑队伍保持稳定,坚持施工。
南京建筑行业下一步目标,是根据压缩基建规模的要求,继续分期分批压缩施工力量,最终建成一个施工力量略大于建设任务需求的有限的买方建筑市场。
“目前,裁减压缩任务仍很艰巨”,刘开发说,“但我们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理应看得远一点。我们现在就应当考虑到继续发挥南京建筑市场作为乡镇队伍技术培训基地的职能,为农村培养、保留一批骨干。”
为此,南京市下半年裁减,主要采取检查、评比等竞争性方式,优胜劣汰,使留宁队伍的素质上一个新台阶。7月展开了建筑质量大检查,并结合更换施工许可证的例行工作,进一步摸清各县现有施工任务和实有人数,全面考核队伍的等级、独立承包能力和施工表现,再裁减一批素质较低的队伍。市有关部门起草了“南京市建筑市场治理整顿有关规定”,促使这项工作逐步向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
把竞争引入裁减,有效引导乡镇队伍从过去一味追求扩大人数转变为励精图治,上质量,创名牌。一批外县队伍在行业评比中屡屡超过国营企业。海门县建工局驻宁办事处连续3年被南京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这个县原有三四千人在宁施工,今年主动清退千余人回乡,只留下精兵强将。南通县新华建筑公司驻宁施工队在最近一次全国性168个企业工程质量抽查中,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江都县二建三队连续6年无重大伤亡事故,今年6月又夺得全市建筑业安全第一。全市建筑业上半年质量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59%。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