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阅读
  • 0回复

周作人攻击“文章作态”之所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6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周作人攻击“文章作态”之所指
舒羌
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71年元月出版《知堂书信集》一种,是很有意思的书。书中所收周作人晚年的书信,往往有他不肯公开说出——特别是他在解放以后不便公开说出的话,很可以与他曾经公开发表的文字参看,帮助我们的理解。
例如,周作人1945年6月写过一篇《谈文章》(收入《知堂乙酉文编》中),中有云:“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我看有些文章本来并不坏的,他有意思要说,有词句足用,原可以好好的写出来,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难关。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反为大众所支配,有一句话或一举动被听众所赏识,常不免无意识的重演,如拍桌说大家应当冲锋,得到鼓掌与喝彩,下面便怒吼说大家不可不冲锋不能不冲锋,拍桌使玻璃杯都蹦跳了。这样,引导听众的演说与娱乐观众的做戏实在已没有多大区别。……我读古今文章,往往看出破绽,这便是说同演说家一样,仿佛听他榨扁了嗓子在吼叫了,在拍桌了,在努目厉齿了,种种怪相都从纸上露出来,……这里只抽象的说,我却见过好些实例,触目惊心,深觉得文章不好写,一不小心便会现出丑态来,即使别无卑鄙的用意,也说(原书排印如此。——引者注)很不好看。我们自己可以试验了看,如有几个朋友谈天,谈到兴高采烈的时候各人都容易乘兴而言,即不失言也常常要口气加重致超过原意之上,此种经验人人可有,移在文章上便使作者本意迷胡,若再有趋避的意识那就成为丑态,虽然迹甚隐微,但在略识古董的伙计看去则固显然可知也。往往有举世推尊的文章我看了胸中作恶,如古代的韩退之即其一也。”这一番话显然不是泛泛之谈,一定大有所指,所指并非古之韩愈,而是现代的什么人,这才说得上什么“见过实例,触目惊心”云云。
那么,这究竟指的是谁呢?
我认为周作人这段话主要是攻击鲁迅,这是从他与鲁迅的关系,从他与左翼作家的关系,从他的文学思想文学主张来推断的。我自信推断得有理,可是推断究竟不等于证据。直到看到《知堂书信集》,证据才算找到了。其1958年1月20日致曹聚仁函云:“世无圣人,所以人总难免有缺点。鲁迅写文态度本是严肃、紧张有时戏剧性的,所说不免有小说化之处,即是失实”。又同年5月20日致曹聚仁函中,说鲁迅“本有戏剧性的一面”,“鲁迅平常言动亦有做作(人人都有,原也难怪)。”这里所谓“戏剧性”,所谓“小说化”,所谓
“做作”,这些攻击之词,同那篇《谈文章》里说的所谓“作态”,所谓“做戏”,如出一口。这么一对照,后者主要是指鲁迅,便十分清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