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赵本夫谈“耐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7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坛风景线

赵本夫谈“耐烦”
朱信忠 宋体金
柳绽鸭黄、桃吐蕊芳的季节,笔者在江苏丰县见到了作家赵本夫。
1985年赵本夫当选为省作协副主席至今,仍住在丰县城河旁一个农家小院里。有人说他是为了体验生活,也有人说他不愿远离母亲……赵本夫居住的小院农家气息很浓,养一群鸡鸭鹅,有猫,有狗。写作之余,或摆盘棋,或登上自行车转一圈。丰县是汉高祖刘邦出生之地,中阳里石碑就是见证,还有龙园泉水、秦砖汉瓦、古城河以及残塔……
赵本夫的整个生活显得很悠然。他一点也不着急,写东西也不是拚命的赶数量。虽然约稿的人很多,但是他不愿乱发作品,许多刊物来函恳切地说:在“等米下锅”。赵本夫说:不能因为“等米下锅”,就给你们“方便面”。
他不仅在创作上能沉住气、不着忙,而且从不忙着瞎窜窜找人为自己写评论。作品写出来,评论家如何评论,作家不应该去参与,作家更不应该伸长舌头去与评论家争饭吃。评论家可以把你的小说说得一塌糊涂,也可以说得天花乱坠。至于小说能不能得奖,作品能不能流传,那是别人的事,是后人的事。作家自己能决定吗?
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要按照自己认为的那个样子去写,不要老是东张西望,慌慌张张的变来变去。张三说那样好,就那样写,李四说这样好,就这样写。他说:搞文学创作需要“耐烦”,也就是认“死门”,且忌浮躁。认准一条路,就要耐着烦走下去。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是不“耐烦”,老是不“耐烦”,不就变了吗?文学路如深山探矿,很难说哪里有矿、哪里无矿,要耐着烦去找矿、寻矿。矿是探出来的。要走下去,一直走下去,就是一条路。正如鲁迅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耐烦”就是要耐着烦坚持走自己的路。
近两年,赵本夫的作品数量不算太多。但是,他十分“耐烦”。他更多的精力是倾注在探讨一些大的主题。从宏观上,探寻民族的生命意识,人类的生存状态。作品体现了他艺术个性上的不断进步。1987年发表在《钟山》第四期上的中篇小说《涸辙》写一个村庄黄河决口以后,人们在洪水侵袭以及风沙弥漫中如何顽强求生存,在一种艰难困苦中,繁衍生息,顽强生活。这个村子在大漠之中没有泯灭,在故道之中一代一代传下来,为了活下去,付出了辛劳、屈辱,做出了许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发表在1988年《花城》第六期上的中篇小说《蝙蝠》写一座古老小城,有鬼岗子、有龙井、有秦砖汉瓦、古河残塔,于是便有了挑水夫,也有各色人等。娘子、老妓女、屠狗户……芸芸众生的辛酸史。凸现了小城的沧桑图。作者命题《蝙蝠》本身有象征意义。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明天,人的生与死,自然界的白天与黑夜等等都在悄然地变化着。蝙蝠是一种神秘的小动物,傍晚飞出来,黎明飞回去,大白天,大黑夜很少有人看到它。它总是把人们从白天引渡到黑夜、又从黑夜引渡到黎明。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在一种无声无息之中完成的。像是生与死的一种进程,社会发展的一种变化,它并不都是在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中进行的。而这种社会生活的进程、生命发展的进程常常是无声无息地在进行悄然地变化着。
赵本夫说搞文学需要“寂寞”和“耐烦”当然他不是主张“闭塞”,还得面对现实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