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育林脱贫到育人脱愚——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热心办教育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8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从育林脱贫到育人脱愚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热心办教育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张传宣
谁能想到,曾使千亩荒山变成林海,带动万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徐传德,全家至今还住在老祖宗留下的几间破草屋里哩!而且连收录机、自行车等起码的现代化家庭设备都没有。最近,他又把准备盖房子的1000元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并立下陋室铭:“我宁愿永远住草屋,也要让山区的孩子都念书!”在他的感召之下,数百名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这在贫困的深山窝里传为佳话。
39岁的徐传德是大别山区的安徽岳西县南庄乡一个普通农民。十年改革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当地劳动致富的开拓者。但他富而不奢,几年前带头慷慨解囊,用辛苦积累的资金一举把2000多亩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林海!接着,他又自费三进北京学习科学技术,发明了节粮又省柴、养猪周期短的长绿牌饲料精,并采取传授技术、微利、赊销等办法帮助数以万计的山区贫困户迅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全省扶贫的先进典型。他在实践中深深感到:治穷不治愚,穷根难拔除。他的家乡南庄乡只有一所破烂不堪的小学校,上初中就要爬山涉水到几十里外的学校。所以大多数孩子只念完小学就回家,中学生很稀罕。徐传德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听到代表们对教育问题慷慨激昂的发言,更加坐立不安:教育落后才是山区的最大落后啊!
今年4月,徐传德从北京开会回来,迫不及待地跑到乡政府,提出集资发展山区教育的设想。得到乡领导的支持之后,徐传德又广泛征求意见,翻山越岭跑遍全乡4个行政村,从支书、村长到200多名党团员都访问了。乡党委、乡政府还为此召开了干部群众大会,徐传德十分动情地向乡亲父老们说道:“治穷要先治愚,振兴南庄乡,非得振兴教育不行哪!”他把大伙带到南庄小学“现场观摩”,只见校舍破烂不堪,开着大裂缝的墙壁摇摇欲坠,全靠用树棍支撑着……大家看不下去了。这时,徐传德又说道:“大伙看该怎么办?是消极悲观地‘等、靠、要’,还是自力更生想办法?我这几年挣点钱都花在造林、办猪场、办饲料厂上了,至今住的还是老祖宗留下的破房子,为了振兴教育,我愿意把积攒盖房子的1000元捐献出来!”
“传德讲得对,咱们穷要穷得有志气,只有舍得智力投资,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我拿100元!”离休干部祝伯存带头表态。
高桥村农民祝德里走到徐传德面前,说道:“传德,你的长绿牌饲料精养大一头肥猪,只要5个月就能卖了。你把致富的技术给了我,帮我脱了贫,现在又提倡办学为后代着想,我举双手赞成,愿意拿100元!”
“还没和老婆商量,我也先拿100元!”黄岗村农民徐声号的话把大伙逗笑了。他20多岁,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负担本来就够重了,前年小儿子得骨髓炎,治病借债2000多元。多亏徐传德扶持他发展科学养猪,眼下刚刚还清了债。
“我拿300元!”乡农民技术员徐正已是中学毕业生,算得上全村的“高级知识分子”了,当然更能理解徐传德的做法。……在这个贫困山乡里,很快就有100多人慷慨解囊。有个乡村医生出门行医去了。回来听说后,也立即表示向传德看齐,捐款1000元。连远在省城的一位“穷秀才”——安徽大学青年教师,闻讯也捐献100元,并且还起草一份倡议书,呼吁更多的人向大别山区伸出热情之手!
徐传德还在为集资奔走着。他已经筹集了3万多元,尽管这不是什么大数字,但对于一个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穷山乡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徐传德感到责任重大。他告诉记者:他将通过集资来恢复乡办初中,还要留一部分钱作教育基金,搞个校办工厂,把年年的工业利润全投到教育上,比如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购买图书,补助交不起学费的困难户等等。他相信,只要心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