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海滩领头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海滩领头雁
杨春蕖
弶西村,离海只有1公里,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海滩荒地。两年前的这儿,没有路,没有电,没有一条排水沟,没有一条可以出海捕鱼的船。没有一家商店。方圆3600亩地盘内散居着260户1000多人口,过着自垦自食的生活。
1987年5月,组织上委派杨昌宝组建弶西村,进村第一件事,是走家串户调查摸底。面对群众生产上、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和一双双疑惑而又期待的目光,他说:“我们一起干,先用一年时间挖沟、铺路、钉船、通电。”他把支部讨论好的方案端了出来:第一、兴修水利,开渠挖沟,累计14000多土方,把土垒在东西渠道的两侧作价卖给建房户,可收1万多元,正好支付民工工资。第二、由村集体贷款钉3条船出海捕鱼,承包给个人先干起来;其他想要出海的,村里也可以帮助贷款钉船。第三,杨昌宝已经找亲戚借了15000元,其他干部也都掏了家底,现已凑足3万元,大家每人再集资一点。农电站答应,要集资4万元,保证今年过年通电。第四……不等杨昌宝说完,群众便沸腾起来了:“我们听村支部的,再苦也跟着干!”
两年过去了,弶西村开挖了东西渠道和南北排水沟10条,总长5300米,修造排水涵洞4座,农业产值翻了一番;现有海船27条,年渔业收入120万元;架设高、低压电线路,家家户户电灯亮……全村人均纯收入1986年600元,1988年增长到1240元。
在这大大小小的变化中,令弶西村民不能忘记的是:开渠挖沟,杨昌宝不比一般人少担土方;立杆架线,他跟群众一起抬杆子90多天;数九寒天,是他带头趟过结冰的中心河,把电线架进村里。杨昌宝经常带领村干部出海服务到船头,船主要发“船头费”,他坚决不收,其他干部也没有一个收的。去年年终考核分配时,村支书应得1400元奖金,杨昌宝对会计说:“把我的奖金留下还村集体的贷款。”其他干部知道后,也都叫会计这么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