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东方巨人的崛起——喜读《奋进的四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东方巨人的崛起
——喜读《奋进的四十年》
本报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日子快要到了。40年来,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各条战线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东方巨人的崛起》一文,从多方面反映了经济战线40年来的光辉业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鼓舞全国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同时,报道也提醒人们,冷静地面对现实国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很低,每年新增国民收入为数不多。所以需要通过人们加倍努力地工作,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编者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40周岁生日即将来临。
读了即将出版发行的《奋进的四十年》一书,深感欣喜和自豪。它以几十幅彩照、几百张图表特别是大量数据与文字叙述,忠实写照和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历程和巨大成就,催人振奋。它以翔实的史料,雄辩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老人们,对神州大地那时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凄惨景象,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人民共和国40年的历程尽管充满坎坷曲折,然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经济实力获得巨大增长。尤其近10年来,在改革开放罗盘指引下,祖国巨轮在社会主义航道上破浪奋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成就。
现在就让我们从这本书提供的材料中,看看东方巨人迈出的新脚步吧。
建设规模宏大 成就卓著
新中国经过3年恢复时期后,立即有计划地展开了规模巨大的经济建设。
自1950年至1988年,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2153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4880亿元。先后有4393个大中型骨干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固定资产15619亿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兴修水利,治理江河,坚持不懈。到1988年底,全国累计新修堤防17万公里,兴建水库8万多座,有效灌溉面积达4400多万公顷。农业机械从无到有,总动力已拥有2658亿瓦特。
1988年与1949年相比,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长了50倍。新增生产能力择其要者:原煤开采5.5亿多吨,发电装机容量1亿多千瓦,原油开采2.2亿多吨,铁矿开采1.7亿多吨,炼钢3697万吨……还建立了汽车、飞机、电子、航天、核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独立而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在我国形成。
交通运输建设规模可观。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2.8万公里,电气里程0.6万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由建国初期的2.18万公里增加到1988年的5.28万公里。现在,除西藏外,各省(区)市都通了火车。
公路通车里程由1952年的12.67万公里增加到1988年的99.96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1倍多。全国1936个县除西藏墨脱1县之外,县县通了汽车。
民用航空已开通350条国内国际航线,运营里程由1952年的1.31万公里增加到37.38万公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蓝天运输网络。
邮路长度由建国初期的70.5万公里,增加到1988年的500万公里。市内电话1952年还只有29.5万户,1988年已增加到362.3万户。长途电话增加更快,由1952年的1628万张增至1988年的6.4亿多张,许多大城市已能直拨国外和港澳地区。
经济实力增强 今非昔比
巨大投入,产出累累硕果。
从1953年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1%和6.7%。如以1952年为基数100,198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则为1168.2和1095.1,分别增长10倍、9倍多。国家财政收入也由1952年的183.7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2587.8亿元。
这些成果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仍以1952年为基数100,1988年农业总产值为364.9,工业总产值为5525.4。
号称“农业立国”的旧中国,主要农产品最高年产量粮食1.5亿吨、棉花84.9万吨,而1988年粮食总产量达3.94亿吨、棉花414.9万吨,分别增长2.6倍和4.9倍。不惑之年的人民共和国,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了11亿人民的吃、穿需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旧中国自创办现代工业起,在半个世纪里,主要工业品的最高年产量也是少得可怜。例如,纱44.5万吨,布27.9亿米,钢92.3万吨,原煤6188万吨,原油32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时,金属切削机床5390台。新中国经过40年的建设,以1988年的产量与之相比,纱增长9.5倍,布增长5.7倍,钢增长63倍,原煤增长15倍,原油增长427倍,电增长90倍,机床增长35倍。
实行改革开放 如虎添翼
工农业生产发展之迅速,国家经济实力之增强,是同实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改革开放10年,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揭开了新的篇章。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替代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逐渐向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新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换。这给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因此,这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旺盛,国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10年(1978至1988,下同),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比前26年(1952至1977,下同)年增长6.1%,高出3.5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具有突破性进展。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2%,超过前26年年增长2.7%的速度。1988年非农业总产值达到666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7倍。
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8%,超过前26年年增长11.4%的速度,而且生产技术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1万余项,开始生产出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产品。
这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88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4倍,平均每年增长17.4%,超过前26年年增长10.9%的速度。
在这10年中间,我们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实际利用外资由1983年的19.8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2.3亿美元。旅游收汇也由1980年的6.2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2.5亿美元。
人民生活改善 各族团结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建国4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全国人均收入和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8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4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的134元增长2.1倍,平均每年提高11.8%。城镇人均用于生活费用收入111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的316元增长87.6%,平均每年提高6.5%。
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1952年为每人每年76元,1988年每人每年63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3.7%。其中,1979年至1988年,每年增长7.6%。
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城镇由1978年的4.2平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8.8平方米;农村则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16.6平方米。
居民储蓄增加更多。1952年城乡居民储蓄年底余额为8.6亿元,而1988年末则上升为3802亿元。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相应有所改善。从1950年到198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1416.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1988年达到1080.9亿元。交通运输条件有了改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的发展不平等现象已获改变。
“丰富的信息 决策的依据”
当我们看到40年的光辉成就欣喜之余,也还应当冷静地面对现实国情。
尽管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987年比1980年增长约1倍,提前3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目标,而在今后11年里实现第二个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任务艰巨,尚需国人加倍努力。
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资源比较贫乏,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年径流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矿产资源储量虽然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人均储量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生产力还很低,每年新增国民收入为数不多。而每年新增人口达1500万之多,新增国民收入绝大部分要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和现有人口的生活改善,剩下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的仅二三百亿元。
《奋进的四十年》一书收录了全国各地区、各产业的丰富数据。这些科学数据,既是信息,又是决策的依据。正如李鹏总理为本书题词所写的:“丰富的信息决策的依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