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海洋的吝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9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海洋的吝啬
石英
有人说,大海是慷慨的,它愿将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无私地奉献;有人说,大海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巨大宝库,无论人们怎样索求也不会稍减它的富有。
我一向也是这样认为。但最近,当我有幸去渤海二水域作了短期考察后,一些大大小小的真实事例使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固有的认识。我发现,海洋有时并不似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方,甚至有点小气、抠门,你想让它自动浮至水面的东西它常常并不那么乖乖听话;想把你需要的东西抓上来也不一定如愿,甚至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譬如说:在鸭绿江口外不远,辽宁省东沟县以南的大海中,肯定还沉埋着近一个世纪前清朝北洋水师的遗物——运兵船高升号和其它被日寇击沉的舰船残骸。但据当地熟悉情况的同志介绍:有关方面几年来曾着力打捞,却一无所获。铁甲和木壳也许是为了掩裹那些难以瞑目的悲壮军魂而不忍分离;败绩的官兵也许是羞于让残迹露面而愧对后世;更可能的是,大海过于深邃反而显得吝啬,不肯将它收纳的一切沉品轻易地吐出来。
海洋对戏弄它的人当然更加“吝啬”。譬如说,在山东长岛渔业公司海珍养殖场,时不时地发生不劳而获者在夜间潜水偷窃鲍鱼和扇贝,对此,海洋有时也不那么好说话。不久前,就有一个窃海者正满心高兴时,不料潜水衣挂在水下的网钩上,越想挣脱挂得越紧,结果赔了窃物又折命,水上的同伙见他老不上来,也只好逃之夭夭。这时,人们就幽默地评论说:大海“小气”得好!
海洋的确是巨大的,但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洋看来很“皮实”,实际上它有时比陆地还娇气,陆上的田地纵然种得过累,适当休息或经过整改还能长出好庄稼,海洋被作践得太苦之后,短时间很难再恢复元气。
我这次才知道,知道时还大吃一惊:也难怪眼下海鱼的价格这么昂贵,过去盛产黄鱼、带鱼等普通鱼类的渤海湾,今天水下已濒临绝迹;至于本来就是名贵品种的金鲷、红鲷(加吉鱼),就更成为凤毛麟角了。在当今我国海域,只是在浙江舟山群岛渔区,还可捕获较多的带鱼和大黄鱼。要想更大量的捕捞,只能向远洋进发,不畏艰险,劈风斩浪,涉行千万里去对马海峡、印度洋以至西非和阿拉斯加,现捕现加工,当地销售,带回来的是可观的钱,也不可能是鱼。
说水下发出资源枯竭的警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急功近利,竞相争猎,超负荷地添造渔船,不顾生长规律地梳篦式捕捞,使游动中奔赴渔场撒子的母鱼横遭拦截;未长成的幼仔也被性急的主人请进网中;功效极高的大拖网搜来刮去,使海底的泥沙也拉成平整的场院;在省区县区毗邻交界处,也发生过许多咬不清扯不明的纠纷,有时弄得渔政方面也很为难。
人的兜囊里虽然越来越鼓,但海底却越来越“干净”,这时想大方也大方不了,再怪它吝啬它便有点冤枉。
海洋也有不干净处,那是人为的污染所致。譬如:锦州湾、渤海湾的塘沽和莱州湾历来被称为三大毛蚶产地,而前几年,锦州湾、渤海湾的塘沽因污染造成毛蚶大批死亡,已基本上形不成产量;莱州湾紧随其后,一年间毛蚶死亡十万吨,经济损失五千万元。
又是一个大反差:海水越不干净,海里的鱼、虾、贝、藻越“干净”。人们的口和手有点作对,嘴里渴望着吃到海鲜产品,可手上又往往干了些把水族送上绝路的蠢事。
好像直到最近人们才突然醒悟:海洋是有边的,人的活动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是有限的;海洋的富足也是有条件的,弄不好也可能成为《红楼梦》里的宁国府;海洋表面看来胸怀开阔,满不在乎,其实在感情天地上有时就像林妹妹那么小性儿,还容不得半点虚假。
然而,归根结底,海洋还是宽容的,千百年来,它固然也埋葬了许多孤舟哀魂,但也容纳了义勇之躯,留下了他们的慷慨悲歌,为他们提供了永久的安身之地;
海洋还是乐于奉献的,只要人们给予起码的尊重与爱护,当心不要有悖规律行事。
海洋也讲精神也讲道德,假如人对它不讲精神不讲道理,它不仅吝啬,还会报复与惩罚哩。
海洋还有可能变得更富足,但肯定不会在一夜间成为暴发户。
富足的海洋,也是贫困的海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