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我国中药出口管理混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1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中药出口管理混乱
肥水流入外人田 目前,具有中药出口权的不仅有中药、外贸部门,还有农垦、商业、轻纺、化工、部队等十几个系统以及工商联、中信公司、康华公司等单位。它们本与中药业务毫无关系,现在来跨行业插手经营中药出口,既不负责国内外中药市场的统筹安排,又不了解国内中药资源情况。对一些国内外紧缺品种,它们抬价抢购,低价外销,造成国人“自相残杀”的局面。最终是出口数量增加,创汇反而减少。
近几年,这种混乱局面给我国中药外汇收入带来很大损失。为争购药材,国内曾出现了“甘草大战”、“田七大战”、
“吴萸大战”,致使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如甘草,国内用量很大,有“十方九草”之称。国家规定每年出口3700吨,实际出口却在1万吨以上,使我国的甘草资源减少了70%。
多头出口一盘散沙 吉林省盛产人参,其人参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交易总量的70%,但价格仅及南朝鲜的30%。这是因为我们的人参出口是各自经营,“一盘散沙”。而南朝鲜却是统一管理。出口的人参一律以“高丽参”名称对外。我们则有吉林红参、长白山红参、新开河参、辽河参、皇封参等多种名目,尽管质量上乘,但加工、包装难与南朝鲜匹敌。
其实,在国际上吃亏的又何止人参一种呢?中成药由于国内竞相出口,名牌产品多家生产,名目繁多,有的甚至鱼目混珠,名誉大大受损。
(8月6日《健康报》邢思邵、马继红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