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唯有正道是通途——记钟祥县磷矿镇廉政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0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唯有正道是通途
——记钟祥县磷矿镇廉政经营
张道国 杨兴国
“烟酒开路,吃送先行”,在一些乡镇企业似乎成了惯例。然而,湖北省钟祥县磷矿镇这个新型的工业集镇以自己的经营之道,冲破了世俗的怪圈,成为江汉平原上乡镇企业的一颗新星。
1988年,全镇工业产值1925万元,比上年上升37.2%,占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5.3%,利税比上年上升58.6%。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产值、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4.9%和20.8%。
谈起经营之道,分管工业生产的镇长曾宪亮、副镇长田家宝一口气说出了不靠关系靠改革、不靠送礼靠质量、不靠吃喝靠信誉的“三靠三不靠”的经验。
安岭渡水泥厂一度效益很好,曾是荆州地区先进企业。树大招风,一些“关系户”纷纷要求安排亲朋好友进厂。厂里为了搞活关系,安排了不少“关系户”进科室,科室非生产人员多达数十人。结果,企业不但没有“搞活”,反而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一些技术和生产骨干纷纷外流,企业亏损50多万元。经调查了解,镇里其它企业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这些“关系户”的威胁。镇党委深知,仅靠企业的领导来抵制这些向企业伸手的“关系户”,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让职工都来当家做主,共同抵制“裙带风”。去年初,17家镇办企业全部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削减了大批非生产人员,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关系户”再向企业伸手,职工们都有权过问、抵制。一些“关系户”看到这种状况,只好“免开尊口”。去年,全镇3个企业扭亏增盈,17个镇办企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人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花钱“送”出来、“吃”出来的。第二水泥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只有靠质量和信誉,企业才能求生存。原任厂长由于经营思想偏差,忽视了技术人员的使用,放松了产品质量管理,借助于吃请送取得了“好”效益,但“好”景不长,终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一用户的危房倒塌,使厂里经济和信誉受巨大损失。新厂长刘敏善一上任,跳出吃请送的“怪圈”,请回一批外流的技术人才,埋头猛攻产品质量关,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4%。去年10月,外地一家建筑公司从该厂购回一批安定性未到期的水泥,厂长刘敏善发现后,当晚和供销科长赶往这个公司,劝阻使用这批水泥,并采取了赔偿措施。建筑公司十分感动,不久,便与水泥厂签订了3000吨的长期供货合同。
刘敏善就是这样,以质量取胜,靠信誉求生存,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今年上半年,这个厂未请一桌客,未送一份礼,销售比去年同期上升119%。
据镇里介绍,十几家镇办企业都被上级誉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今年初,镇工办召开全年的磷矿石供货会,会期由原计划3天缩短为1天,到会的有12个省、直辖市的68个厂家负责人,还有地、县领导,席间六菜一汤,没备高级香烟和纪念品,住宿费自理。这次供货会仅开支4600元,比去年的订货会节约开支1.5万元。供货会除签订了30万吨磷矿石供货合同外,还争取到了100万元预付定金、80吨汽油、1460吨柴油和3000吨化肥等工农业生产紧缺物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