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清代名人传略》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0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清代名人传略》评介
任清
美国著名汉学家恒慕义主编的《清代名人传略》(以下简称《传略》),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翻译组译校,即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西方学者论述我国清代历史的著作中,颇有学术价值的一部史学名著。
其一,它既是一部大型的清代历史人物辞典,又是一部传记体裁的清朝断代史。《传略》全书收录清代重要人物传记811篇,上起明末下至清亡这三百年间,举凡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思想、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人物多有收录,对已收人物的生平经历、事业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书中大都有详细评述。所以,《传略》首先是一部大型的清代人物传记辞典。不仅如此,由于《传略》详细评述了清代各方面的重要历史人物,可使读者了解整整一个时代的著名人物以及一些事件的始末,将各篇传记相互联系起来,又可了解整个清代历史的基本轮廓,因而该书又是以传记形式构成的一部最完美的中国清史专著。也可以说,该书是将清代历史人物传记辞典与清朝断代史熔于一炉的一部清史专著。
其二,广泛运用西方的文献史料,补充了我国原有清代史料的缺陷与不足。在清代历史上曾有不少西方人到中国从事各种活动,这些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或载入文献史册,或流散在西方国家各有关方面,这是极珍贵的史料。由于《传略》充分利用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丰富的材料,其中有些是在我国难以见到的西方特有的文献资料,使一些不见于我国文献记载的秘闻得以公诸于世,从而弥补了我国学者这方面的不足,补正了我国原有清代史料的缺陷,这就使得《传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其三,内容丰富,补充了我国《清史稿》、《清史列传》等一类史籍之阙如。《传略》作为一部大型传记辞书,利用了西方特有的文献资料的优越条件,收录的人物传记又比较多,内容丰富多彩,在某些方面补充了《清史稿》、《清史列传》等书的阙如。在清代历史上有些颇为重要的人物,因受编者掌握史料的限制,在《清史稿》、《清史列传》中,或略而不载,或记而不详。如明末清初的陈元贺,他曾两度赴日,后又长期留居日本,直至客死于名古屋,对中日文化交流有相当的贡献,而我国的清史文献中对此人却无记述。《传略》的编著者,则从日本文献中将陈氏的经历整理出来,写成传记载入,从而补充了我国文献记载之不足。
正由于《传略》具有上述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显著的特点,所以对西方学者研究我国清代历史的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西方研究者的有关清史论著,多把《传略》作为重要的文献依据而广泛引用。当然,《传略》毕竟是四十年前西方学者的论著,随着清史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今天看来,该书显然有其不足之处。如有些重要的人物《传略》有缺漏;再者《传略》也未能利用清宫档案,等等。尽管如此,这样一部曾发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史学名著的翻译出版,对我国的历史研究工作特别是清史研究,无疑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