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沂蒙儿女诉衷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1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沂蒙儿女诉衷肠
宋继民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名闻遐迩的《沂蒙山小调》,赞美了八百里蒙山沂水,抒发了山区人民跟着党改造山河的壮志豪情。当共和国40岁生日的时候,沂蒙儿女向祖国母亲报告继往开来的新成果:1988年临沂地区工农业总产值112.2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32倍;今年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30亿元;文化、科技、交通、外贸等项事业突飞猛进;80%的贫困山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里是一片奉献的热土。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孟良崮大捷威振海内外。“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催人泪下。为解放全中国,几十万民工车轮滚滚上前线,6万多名优秀儿女血洒沂蒙……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沂蒙山区人民曾被一个“穷”字压得难以喘息。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旗帜召唤下,沂蒙人民保持传统,艰苦创业,硬是在丛山峻岭间筑起千余座拦蓄洪水达44亿立方米的水库,农田基本建设和其他事业也打下一定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沂蒙山真正睁开了眼睛。稳定农业,发展工业,念好“山”字经,画好“山水画”,迎接20世纪80年代的文明,成为新时期山区开发建设的主旋律。
诚然,醒来的蒙山沂水也有它的隐痛。直到1984年,北部山区腹地县还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元。吃水难,灯不明,路不通,娃娃上不了学。不少干部向客人介绍情况时说:“沂蒙山区是个好地方,就是……”,一个“穷”字太重了竟说不出口。人民跟党坚定不移,党与人民息息相关。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到沂蒙山区调查研究后动情地说:看到曾对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如今生活这般艰苦,我们在中南海心里不安啊……!于是,帮助山区脱贫致富摆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扶持沂蒙山区脱贫致富的一系列决策应时而生。地、县、乡党政机关派出一批又一批干部进驻贫困山村,以对山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实干精神包点扶贫。当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雪亮的电灯扫尽山村的幽暗,漂亮的校舍中传出朗朗读书声,终年未下过山的老人乘车逛县城时,山区群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哇!
这是沂蒙儿女向党诉说的衷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