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美国公司的“减肥”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3版(国际新闻·体育)
专栏:

美国公司的“减肥”热
本报记者 张亮
减肥在美国早已成为一种时髦,且经久不衰。但是,公司“减肥”热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所谓公司“减肥”,就是指裁减雇员和精简机构。
根据美国管理协会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1084个公司中,39%的公司去年裁减过雇员,平均每个公司裁员162人。同1987年相比,前者高0.4个百分点,后者多12人。这表明,美国公司“减肥”热仍方兴未艾。
以往,公司只是在亏损严重和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才大幅度裁减雇员。而如今,它却成了一种“家常便饭”,不管公司赢利与否,往往都要裁员。而且其波及范围也非常广泛,从重工业到金融服务业,从电话公司到零售商和消费品生产厂家等等。公司“减肥”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都是为降低劳动成本,以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整个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体系。公司之所以能够大刀阔斧地裁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而兼并风盛行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专家们认为,如果“减肥”恰到好处,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在这方面,据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算是成功的一例。1981年以来,该公司的雇员总数由40.5万人减至29.8万人,削减幅度高达1/2强。它不仅裁员,而且还相应“简政”。通用电气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消了许多“无意义的工作”,如不必要的会议、无用的报告和信件、没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甚至还取消了发表公司季度性财政报告的惯例。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称,这样做是希望把通用电气公司办成一个追求“时效、简单和自信”的公司。
但是,许多公司“减肥”后出现了不少“后遗症”。譬如,在职雇员的工作“超负荷”。由于减得太多,以致公司失去了许多“精兵强将”。有的公司还陷入了没完没了的法律纠纷,因为被裁减下来的雇员控告公司采取歧视性的做法。尽管公司“减肥”利大于弊,然而,被裁减的往往是那些无法再另谋职业的人。对他们及其家庭来说,公司“减肥”不是一场“恶梦”吗? (本报华盛顿8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