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一个“双文明”的结晶体——华西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一个“双文明”的结晶体——
华西村
在长江之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一个只有千把人口、600多亩耕地,地图上找也找不着的华西村,却如同一粒绿色的晶体,在阳光下闪射出璀璨的光茫,十多年来吸引了世界五大洲176个国家数以千计的外宾!
一到华西村,我们立即被一排排一座座结构新颖的农民住宅楼所吸引。农民家前屋后叶绿花红,商业、文化、工业、教育各区整齐划一。在村办企业的厂房里,大多数华西农民已成为有技能的工人。工业年产值超亿元,占各业总产值90%。同时,他们又在人均六分地上大做文章,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粮食亩产高达800公斤,总产50万公斤。集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华西人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既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家家农户吃粮不用挑(拖拉机送上门),吃水不用吊(自来水),洗澡不用烧(全村统一供管道热水),煮饭不用草(液化气),粪便不用倒(抽水马桶),通讯不用跑(电话)。那氛围,毋宁说是村庄里的都市,都市里的村庄。也有人说,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是农民的乐园。
华西村物质上是富足的。
华西人精神上是富有的。
去年春天,当社会上刮起一股办公司热,官倒私倒成风时,华西村独树一帜,办起一所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组织全村群众轮流学习。人的精神面貌变新,社会风气变好,全村实现了无迷信,无赌博,无超生,无失窃,无犯罪。
富裕的华西村民,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华西村东邻前进村,前几年集体经济停止了“前进”。去年华西投资200多万元,与他们联办了染化厂。今年投产三个月,就盈利62万元。像这样慷慨帮助左邻右舍发展经济的事,华西人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华西人书写在办公楼前广场照壁上的那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释放出很强的辐射力,形成一种特定的思想和道德的氛围,使人纯洁,使人高尚。
去年冬天,一个日本访华团的50多名孤儿,分别在华西30多户农民家里过了两天。这些过早失去母爱和社会温暖的孩子,在社会主义的家庭里,饱尝了中国妈妈的温馨。临别时,十多个孩子紧抱着中国妈妈不肯离开,“妈妈,妈妈,我要留下”的哭喊声,使数十位中国妈妈热泪盈眶。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聚合成一个璀璨的晶体——华西。
“村里有个好嫂嫂,全村姑娘都学好。”村副主任朱咪英一句话,道出了我们所要寻求的答案:好村风是由好党风带出来的,是由老书记吴仁宝和村党委一班人带出来的。
向东 能训 绍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