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秦淮新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秦淮新歌
如果把南京十里秦淮比作一支长笛,那么,在它吹奏了“慷慨有余哀”的千年古曲之后,如今“越调变新声”,吹奏出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十年来改革开放的钟情……
当你在秦淮河边漫步,在夫子庙里徜徉,你不能不为那凝固的音乐——精美的建筑物所倾倒。这些建筑,都是1984年以来,在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古都特色,秦淮风貌”的要求而新建、重建和修复的。请看,那飞檐翘角的文庙、学宫、贡院等,组成了巍巍大观的夫子庙古建筑群;那爱国名妓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大书法家王献之迎送爱妾的桃叶渡、邻河而建逶迤多姿的河厅河房,它们的倩影就倒映在经过疏浚了的秦淮河碧波之中;还有那雄浑的明代城垣和列世界之最的中华门城堡,那曲曲折折的乌衣巷和彩虹般的朱雀桥……所有这些,都给曾沦为臭水沟的古秦淮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1986年初,李先念主席视察南京市时写下题词:“治理秦淮河,造福于人民。”随着秦淮河治理工程的进展,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浓郁民族、民俗气派的活动日益多起来:什么夫子庙春节灯市,元宵节金陵灯会,端午节秦淮河龙舟竞渡,初夏花鸟虫鱼评选,中秋节秦淮河畔赏月等。那金秋文化庙会,既有名角献艺,又有票友自乐,还有篆刻、书法、剪纸、捏糖人儿的现场表演和销售;那十里秦淮逍遥游常年不断,船为画舫,着古代服装的船夫、船娘和服务小姐,摇橹、撑篙、清唱,游人既可观赏两岸风光,又可品尝船点,船点都和“水”字相关联,什么糖粥藕、桂花藕粉、糖莲子、老菱角等,十分有趣。
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今日的十里秦淮,寻找到他们所向往不已、玩味不尽的东西。那朝朝暮暮依河栏而坐的老人,那挥洒彩笔描绘大成殿雄姿的学生,那笑脸迎人的风味小吃摊摊主,那久久仰视《天下文枢》牌坊的外地游客,他们各人的心中不都有着自己的“秦淮河”、“夫子庙”吗?一些名人大家也概莫能外,他们游览后的题词除了抒发感怀外,总要写明自己过去和秦淮河有过什么联系,这大概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经济学家薛暮桥游览夫子庙后,坚持要到秦淮河边站一站,他的题词是:“旧地重游,沧海桑田。薛暮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在此工作。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当今世界物理学界女杰、美籍华人吴健雄,身临秦淮,激动不已,她的题词是:“十里秦淮怀古旧。二十年代就学于南京中大,今日重游,不胜感慨。吴健雄。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二日。”荷兰埃因候温市市长来南京访问,他站在秦淮河畔说:“今天,我才真正看到了南京的古城风貌。这里的人很多,说明中国人民是热爱自己民族传统的。”
啊,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心中谱写着“秦淮新歌”! 李大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