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苏南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苏南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在苏南农村,正由点到面、健康稳步地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种新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出现,标志着农村改革深入,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村经济改革的十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千百万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呈现妇孺化、老龄化。由于务农与做工、经商的比较效益有明显差距,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表现出农业的业余性、兼业性,有些常年在外的采购员、经销员等,更是“黄秧一落地,撒下除草醚,向田敬个礼,秋后来还礼”。苏南农业生产的实际,迫切要求解决农业内在机制,改变土地经营的“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稳定和发展粮棉油生产。从一九八四年起,常熟市琴南乡元和村和昆山县陆杨镇、无锡县后宅乡等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地方,先后办起了村办农场、家庭农场和农业社,添置农业机械化设施和装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两年来,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循序前进”的原则,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试验在苏南大地稳步推开。苏州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吴县和常熟市,确定了十九个试点村;市在六县(市)一郊搞了三十五个试点;各县(市)、乡镇也搞了五十个试点。全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单位已有七百一十八个。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经营十亩以上耕地的种田大户,已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十以上。
实行规模经营的单位,耕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土地产出率稳步增长。常熟市、吴县五十四个规模经营试点单位,一九八八年稻麦两熟田四千六百八十亩,平均年单产达六百五十四公斤,比上年增产百分之九点五二,增产幅度高于面上的平均增产幅度。今年夏熟苏州市各地普遍减产,但规模经营单位比一般农户少减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苏州市三十五个规模经营试点村基本做到“插秧不用手,割禾不弯腰,治虫不背包,开沟不用锹”。
苏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还带动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信昌 田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