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耳闻目睹释疑团——江西宜黄县籍大学生返乡聊天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耳闻目睹释疑团
——江西宜黄县籍大学生返乡聊天小记
江西宜黄县委宣传部 鲁安 永灿
暑假以来,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陆续回到家乡的100多名宜黄籍大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在一起议家乡、说校园、谈国事。他们透过家乡廉政建设的成效,驱散了心头的疑团。
我们记录了其中的一段:
“年年制止吃喝,年年边治边喝,现在总算开始动真的了”,不知谁先挑出了话题。
一个姓刘的同学答道:“我看不一定,明里不吃,暗里吃,谁看得到?”
“不,现在可不是这样。”戴着宽边眼镜的2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建国接过话题说:“我母亲是县委招待所炊事员。往年我回家,看到县招待所大小餐厅里干部个个喝得像‘关公’,酒瓶、瓜皮、果壳满地。一年招待费高达5万元。所里的猪吃得比百姓吃得还要好。今年不同了,县里各级领导带头执行有关制止吃喝风的规定,以身作则,下乡吃份餐,上级来人也不陪吃了。”据小黄了解,招待所上半年招待费比去年同期减少76%,6个月全县制止吃喝一项就节约资金20多万元。
“效果是很明显”,有个同学插话说,“过去甲鱼20多元钱一斤还买不到,现在甲鱼一斤只要4至5元,已经爬上了一般群众的饭桌。”
小黄接着又说:“现在看来,各级政府抵制吃喝,惩治腐败,确实不像我们在学校所听到的那样软弱无力。百闻不如一见,端正党风,是有希望的。”
“也许吃喝问题会好点,可党政干部以权谋私建私房还不是我行我素。”有的同学依然忿忿不平。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家住县城郊区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余俊浪说:“多年来我对家门附近的‘官府村’十分反感,我鄙视那些依仗权势违法乱纪营建私房的‘官老爷’。这次回家,家里人和亲友告诉我,这些人已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甚至还受到法律制裁。”
“可能那几个倒霉的是碰上了,其他人还不是批评一阵子舒服一辈子。”又有人反问道。
“我倒不那样看,据我了解,全县90%的党员干部,还有地处林区的力溪乡干部,15年无一人以权谋私建私房。可见大批党员干部还是一身正气。我想现在该是我们同学们反思的时候了。过去同学们相信‘党腐败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了’等说法,看不到党和政府的主流,导致良好的爱国愿望被人利用,最后盲目上了街头,教训实在惨痛!如今铁的事实使我完全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通过民主与法制的渠道,有效地惩治腐败,抓好廉政建设。”
“回到家乡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家在黄陂镇的北方林业大学毕业生李小荣接上话头:“现在在我们家乡‘高价肥料我不买,平价粮食我不卖,政府莫怪’的对联已看不到了。今年以来,镇政府把抓好化肥供应看成是全镇农民群众对党是否信任的政治问题,当作廉政的突破口认真抓好,采取分配公开、发证到户、全面监督的方法进行专营。”
“真有那么好?我才怀疑呢,那些乡干部就不会私下留几包做个人情?”
“信不信在你,反正我们镇上半年调进的近40吨挂钩化肥和专项化肥全部发放到户,并通过镇广播站和镇、村黑板报将分配情况层层分开,镇、村领导没批一张条子,没涨一分钱。农民对此都叫好呢!”
“说实话,我真担心上面一阵雷,下面一阵雨,过了初一,十五又不一样”,一个姓赵的同学说。
李小荣回答道:“话不能那么说,现在政府已开了个好头,我相信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从我做起,严于律己,我们党就有希望,我们国家就前途无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