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从“重教矿长”到“重教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从“重教矿长”到“重教市长”
楚扬
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短短一年时间,河南省汝州市长徐中和便使困扰该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危房多、经费少、民办教师待遇差”三大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徐中和今年48岁,矿工出身,从1984年起先后担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梨园煤矿矿长、梨园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4年间,矿上拨出100多万元建起新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便为学校引进52名大中专毕业生,并为21名贡献大的教师晋升工资,为31名教师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办理了家属“农转非”。人们称赞他是“重教矿长”。
去年8月,徐中和担任市长。不久,他收到一封小学生用卷烟纸写来的信,信中说:“敬爱的徐市长,快来救救我们吧!我们几百个同学天天都在快要倒塌的教室里上课……”徐中和叫来教育局负责人,一同驱车下乡,实地考察了那个学校,同时又考察了6个乡的16所中小学。他了解到,全市教育经费严重不足,600多所中小学危房竟达750多间,拖欠民办教师工资达38万元……
徐中和让电视台把全市教育面临的困境录下像来,公开播映。在各乡镇、局、委负责人会议上,他大声疾呼:“孩子们坐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上课,我们的心能好受吗?!”他要求各乡镇立即着手,限期解决危房问题。
“救救孩子,增加教育投入”,一时成为汝州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全市751间学校危房全部消灭,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修的校舍。
在编制1989年全市财政预算时,徐中和宁愿让别的部门压缩一下,也不让教育受委屈,把教育经费由1988年的640万元增加到820万元,增长率为26.9%。今年5月,省教委要求汝州市加快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教育局领导明知市财政紧张,在汇报工作时不好意思提要钱的事。徐中和听完汇报,立即打电话,要求财政局想尽办法为教育增拨15万元经费。他对教育局负责人说:“你们放心,如果财政局有困难,我出面到别处借款。”
市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徐中和要求把普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作为重要内容,使长期拖欠的民办教师工资逐步兑现。他还把手中掌握的15个农转非指标全部给了教师……于是,汝州市群众又把他称为“重教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