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值得借鉴的“唐山模式”——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3版(国际新闻·体育)
专栏:体育

值得借鉴的“唐山模式”
——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观后
对于参赛的600多名中学生运动员来说,最近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不仅是竞技的场所,而且是学习如何做人的课堂。
早在今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团中央在举办这届运动会的通知中,就强调要使运动会带有夏令营特点。组委会决定利用运动会这种特殊的育人环境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等教育,并对这届中运会从组织形式到内容进行了改革。
运动员和他们的领队、教练的食宿、比赛均在唐山市第一中学,而未像往常一样住大宾馆、大饭店。他们睡的是一中学生宿舍里的上下床,铺的、枕的是一中学生从家里抱来的褥子、枕头。他们需要自己整理房间、取开水、清洗餐具、饭桌,自我服务。每天还要评比:哪个宿舍整洁,哪个餐桌卫生、无浪费现象,就插小红旗。旗子的多寡是会后评选道德风尚奖的重要条件。
宴请、送纪念礼品、游览名胜古迹、大型团体操表演等传统项目均取消了,代替的是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新节目。
大会先后组织运动员参观了《在废墟上崛起的城市》图片展览、地震遗址、抗震陈列馆以及唐山矿、陶瓷厂等。与会运动员还得到一件特殊的礼物——《唐山大地震》一书。上海队几名队员对记者谈观感时说,英雄的唐山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救援,艰苦奋斗,在虚墟上建设了新唐山,“这些事实,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竞技又育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届运动会的赛风、运动员的精神面貌都好于以往,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河北省教委副主任安效珍认为,中运会“唐山模式”值得借鉴。 (忻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