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阔步前进中的四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阔步前进中的四川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杨汝岱
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这一段光辉的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在取得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伟大胜利的今天,庆祝建国40周年这一光辉节日,更有重大意义。
在旧社会,四川长期处于严重的封建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人民群众贫困不堪。解放后,四川各族人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造旧山河,建设新四川,使天府之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一个基本没有现代工业的农业省,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有较强实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如今,全国38个主要工业部门,四川都有,其中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军工等,在全国还占有重要地位。到去年底,全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已居全国第二位,工业在工农业中的比重,已由解放初的16%上升到67%。
——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正在转变成为商品性农业,成了全国一些重要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粮食、油菜、油桐、蚕茧、柑桔、中药材的产量和生猪出栏数,均位居全国之首。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四川不仅以全国1/16的耕地基本保证了全国1/10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要,还调出大量粮食、生猪、木材等,支援了国家建设。
——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解放以来,铁路从无到有,全省共建成6条铁路干线和14条支线;民用航空、内河航运、城乡公路网的建设,大大改变了“蜀道难”的旧貌。
——科技教育事业突飞猛进。解放前,全省仅有两个科研机构和4个专业站、所,科研人员不过200人。现在,已有各级科研机构600多个,科研人员3万多人,其中不少是担负研究尖端技术重任的高级科研人员。教育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出现新局面。在服从国家统一外贸的同时,四川先后开展了直接进出口业务和直接利用外资的工作。现已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和经济协作关系。四川正在走向世界,世界已开始认识四川。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解放后,四川人民摆脱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种不得温饱的境况已经成为过去,一亿四川人民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为什么这40年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由于四川人民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近10年来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四川经济基础差。在40年的建设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集中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在四川大规模投资搞建设。而这没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对生产力的解放和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的。四川人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是四川解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四川人民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决走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的结果。四川是“文革”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因此,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了四川一亿人民的衷心拥护,人民积极投入这一滚滚洪流中。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0年来,四川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40年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但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离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还很远。今后发展面临的困难也还不少。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克服困难。我们一定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冷静地思考过去,做得对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加把劲,努力赶上去。同时也冷静地考虑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取四川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