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八分地上的大文章——丘陵大县合川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八分地上的大文章
——丘陵大县合川掠影
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是四川,四川第一人口大县是合川。
合川,人均耕地只有8分3厘。人多地少,如处在沿海地区,可以走“三来一补”、向工业倾斜的路子。但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在147万人口中,有130万是农民,是典型的农业县;如果放在川西平原,可以得天时地利之便。而合川地处丘陵,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处,年年洪涝为患。
在人口、耕地、粮食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合川注定面对一道世界难题。但是,正是这种严峻的挑战,使合川人民艰苦奋斗,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回答。
就在这片土地上,1988年生产粮食74.6万吨,肥猪118万头,蚕茧6848吨,均居全省第一,柑桔产量也名列省内前茅。
合川的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县委一位负责同志说,四川有60%以上的人口、近60%的耕地集中在丘陵地区。我们应为丘陵地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人民致富的路子。是的,丘陵的经济搞好了,四川的发展就会更快。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川的农业可称为四川农业的缩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合川带来了生机。县委、县政府从合川的实际出发,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因地制宜,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商品性开发农业的路子,形成了农、副、工全面发展的新格局。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18亿元,比1978年增加2.84倍,农村人均收入580元,比1978年增加8倍。
合川经济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合川县领导和合川人民艰苦奋斗精神。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县区各级领导上山下田,对一些新技术、新措施,带头示范、推广。
1981年,合川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灾,整个县城被吞没,59个乡被淹,当年全县粮食总产仍比上年增产3500万公斤;今年先洪后旱,灾情超过1981年,勤劳、勇敢的合川人民提出了确保全年增产计划不减少的目标。他们靠的是对党的坚强信念和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精神。
8月9日,我们在沙溪乡南溪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张官云。他说,这个村人均只有0.67亩耕地,过去不少人流浪他乡。如今,靠党的政策,靠勤劳的双手,成了人均千斤果、千元钱、千斤粮的富裕村。南溪村在合川县算不上最冒尖的村,它仅是数以百计乡村中的一个。1940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曾到合川县育才学校,给师生讲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如今,这个美景正逐渐成为现实。(文贤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