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巴蜀丝绸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巴蜀丝绸之路
四川简称“蜀”。蚕似蜀。“蜀”之得名,与蚕有关。汉及五代时,成都因织锦闻名,故称“锦城”。
尽管四川丝绸早在唐代就已“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称誉神州,远销欧亚,被各国视为珍宝;但其真正的长足发展,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在最近的10年间。1979年,四川蚕茧产量达110万担,比解放初期增长了10倍,居全国首位。10年改革中,四川省委提出四川丝绸的发展方针: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开拓市场;以改革总揽全局,走发挥原料优势和调整结构相结合的路子。10年来,四川丝绸在改革中蓬勃发展,重放异彩,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誉显著提高。四川丝绸业发生了巨变:
——桑茧生产这一丝绸行业的基础明显加强,原料优势更为显著。1988年,全省蚕茧产量达250万担,分别占全国和全世界产量的1/3和1/5,比1949年增长22倍。
——较完整的丝绸加工体系形成,调整结构取得重大进展。缫丝能力比10年前增加2倍多,生丝产量则比1949年增长55倍,丝织品增长1600倍。真丝针织、丝绸服装加工企业发展了30家,填补了一些空白。去年丝绸业总产值逾10.7亿元,分别是10年前和1949年的2.5倍和220倍。
——出口创汇能力大增,具有相当大的扩大出口潜力。四川丝绸自营出口从1985年始,目前已行销26个国家、地区,基本客户逾150家。去年出口创汇2.28亿美元,今年可达2.5亿美元。丝绸已是四川外贸出口产品的支柱之一。
(刘传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