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整体徘徊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固安县粮食总产却连续十年稳定增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发展农业注重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整体徘徊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固安县粮食总产却连续十年稳定增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发展农业注重经济效益
薛伯昌
近年来,在众多地方为粮食生产萎缩、停滞所困扰时,河北省固安县却连续10年以单产9.1%、总产6.7%的速度递增。去年粮食总产达1.87亿公斤,单产402公斤。他们的经验表明:发展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尽可能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向市场要效益
固安县地处京津之间,土地和水利资源条件较好,市场条件也不错。1985年,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县情出发,首先在粮食生产上,坚持
“两提高、三不减”,即粮食单产、总产稳步提高;45万亩粮田不减,33万亩小麦不减,人均占有500公斤粮食不减。其次,面向京津市场,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对农业生产布局进行重大调整,由低效传统农业向高效城郊型农业转化。全县相继建起蔬菜、林果等5个商品基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5个商品基地年产值达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55%。第三,面向国外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商品基地的形成和创汇农业的发展,使全县农村经济走向讲求效益的轨道,农业商品率由53%上升到72%,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2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2.88亿元。
挖潜力求效益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固安县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年递增7%以上。但是,也存在“三不高”的问题,即土地产出率不高,投入效益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新的积累投资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科技投入带来了高产出,1985年到1988年固安县粮食面积减少了10万亩,粮食总产却增加了6900万公斤,而且产出效益显著提高。与1985年相比,亩耕地效益增长1倍多,农民由过去一年忙两秋,转变为四季有收入。
靠服务促效益
首先,他们发展合作组织,全县16个乡镇、421个自然村普遍建起经济联合社,并成立农机、水电流通、信息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千余个。各种合作组织的建立,减少了农民盲目重复购置农机具,提高了农机利用率,降低了粮食成本。仅1987年全县就减少重复购置农机具投资538万元。
其次,县职能部门清除“利益障碍症”,组织社会化服务“大合唱”。县委、县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改与农争利为让利于农、共同发展。各职能部门根据本身职能特点,围绕由产供销各方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作者为河北廊坊市常务副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