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老税务刘庆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老税务刘庆华
张淑媛 王锦鹄
晨曦初上,北京东郊的水碓子农贸市场热闹起来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同志在忙碌。他就是朝阳区水碓税务所所长、北京市劳动模范刘庆华。
59岁的刘庆华是新中国第一代税务干部。他在这条战线上已操劳39年,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初,水碓税务所建立,刘庆华出任所长。
水碓子农贸市场的交易,一般都是大宗买卖。卖主中有本市郊县农民,也有来自河北、山东、河南甚至新疆、四川等地的长途贩运者;有跑单帮的,也有合股做买卖的;有设摊的“坐商”,更多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临时客商。这些人情况很复杂,有些人滑得像泥鳅,变着法子偷税漏税。刘庆华执行公务一丝不苟,常常天不亮在商贩进场前,就在那守候了。凭着多年经验,一眼就能估出,该交多少税。谁也别想耍花招,占国家便宜。
去年春上,有个商贩运来一车韭菜,少报份量,还拖着不上税,被查出后,又趁征管员不备溜走了。老刘记在心里。过了两月,这个商贩以为没事了,再次露面。老刘马上找他补税,并按章处以5倍罚金。这个商贩看到赖不掉,只得老老实实交了税款、罚金499元。
在刘庆华带领下,水碓税务所12名干部、18名协税员严格执法,堵塞漏洞,去年一年征税150万元,今年上半年收税90万元。
刘庆华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毫不心慈手软,但更实事求是地维护卖方利益,搞好服务,保护和吸引税源。他常对所里的同志说:“该收的一分不能少,不该收的一分不能要。”日前,有个商贩一大早从外地拉来一车豆角,开价0.80元1公斤,按章纳税51元。后因好几筐豆角发黄,只得降价出售。老刘知道后,关照征管员按实际售价计税,退还多收的税款,商贩十分感激。
北京市一些国营、集体单位来买菜,用的是转帐支票,不少外地商贩收到转帐支票为提不到现金而犯愁。有的便设法巴结一些单位的会计,给好处费,求人家兑换现金。刘庆华见此情况,便向银行申请帐号,经批准在税务所代办转帐支票兑换现金业务,二年多来,已办3300多笔,大大方便了外地商贩,维护了财经纪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今已成为某些人的信条。然而这与有39年党龄的刘庆华毫不沾边。
老刘总是想:“我是共产党的税务干部,决不干那种让人背后戳脊梁骨的事!”
今年初,一位熟人介绍山东商贩运到市场一车蒜苗,事先给他家送去一袋,想让他收税时“高抬贵手”。老刘当即把蒜苗退回,还严厉批评了他们的做法,让他们据实纳税。他自奉甚俭,对税务所的同志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个协税员拿了商贩一串葡萄,被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但这个协税员没改,又白拿了商贩的蔬菜,老刘二话不说,马上将他辞退。
真诚、热心、清廉,刘庆华与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社会的信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