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伦敦的隐形贫民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伦敦的隐形贫民区
张文英
伦敦繁华、美丽、生活水准高,无可置疑。然而,尽管你无意去寻找那与之相反的犄角旮旯,但一个个浪迹街头的伦敦穷人,还总不免要闯入你的眼帘。
在离我们住处几十米远的教堂台阶旁的一条长凳上,每天傍晚总坐着一位五十开外、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他双目紧闭,头歪向一边,一双搭合在一起的手放在肚子上。一年四季,他总穿着那身有些油亮的黑色衣衫,脚穿一双皮靴。他的全部家当是一只灰色行李箱。入夜,一块破旧的花毯御寒;晴天,长凳就是他的床;雨天,教堂门洞便是他的卧室。
其实,这只是成千上万无家可归者中的一员。在伦敦地铁的一些过道角落,你常可以看到一些衣衫破旧,形容污秽的人举着“失业”、“无家可归”的牌子,面前放一个让行人施舍的器皿。傍晚漫步街头,行人常常受到讨钱人的纠缠,其中不少竟是壮年男子。到了晚上,地铁车站、饭店屋檐下、街头长椅,甚至广场塑像石阶上,便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
《独立报》这家全国性大报,最近报道说,萨里大学心理系于7月底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伦敦有一个贫民区,其规模犹如拉丁美洲国家一些城市的贫民区,不同的是,伦敦的贫民区是“隐形”的。报告估计,现在,伦敦无家可归者有75000人,再加上由于其它原因流落街头者,总数达13万人。
据报道,有400名自愿者参加了萨里大学的这项调查工作。今年4月,在一个寒冷、潮湿的夜晚,调查者走街串巷,寻觅无家可归者的踪迹,他们发现了753位露宿街头者。这个数字是1965年类似调查的三倍。
萨里大学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德·斯托克利先生表示,希望政府基金的使用应有利于缓解这一日趋紧迫的社会问题。看来,道是隐形却有形。这支数量可观的“隐形贫民”大军,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