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雨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3
第8版(副刊)
专栏:

雨游
陈玉龙
生平爱雨游。无论是细雨淅沥,或是大雨滂沱,都不能减却我的游兴和豪情。
我爱细雨淅沥时那种朦胧、含蓄的美!
幼年在故乡镇江,常爱在雨中伫立江岸,凭眺江上烟雨凄迷,水天一色。三山(金、焦、北固)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淡墨山水画,把我带入童话般的幻境。此情此景,何时再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点破了细雨的特色。“春在蒙蒙细雨中”,北宋诗人仲殊也道出了春雨的奥秘。“杏花、春雨、江南”,江南之春总是和雨联系在一起的。试想如果抽掉了雨,就将失去它的魅力。
少年时,日寇进犯我神圣国土,我像一只受伤的乳燕,从江南奋翮西飞,飞向鄱阳,飞向江汉,飞向洞庭,飞向巫山十二峰。雨中船过三峡,“山在虚无缥缈中”,云雾缭绕,景色奇诡。嗟我少年,触景生情,乡关万里,归舟何处?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我曾冒雨登台城,俯瞰玄武湖一片朦胧景色,低吟萨都刺词:“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满江红·金陵怀古》),遥想当年“六代豪华”,空余陈迹。我也曾雨游杜甫草堂,庭院幽深,竹叶婆娑,思接千载,缅怀这旷代诗圣。游兴最浓、印象最深的要算几年前与书友雨游西湖了。我俩共擎一把伞,从断桥漫步到苏堤,在柳烟楼小憩,面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子湖,诗兴大发,便以烟、雨为题,联词作乐。那时我们完全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细雨缠绵,思绪缱绻。雨中,或是信步庭园,或是置身山陬,或是面湖临江,只见草上、树叶上、花瓣上水珠晶莹欲滴,沁人心脾。眉毛、头发、衣襟,似湿非湿。雨中徜徉,雨中吟味,别具一番情趣和韵致。
我爱大雨滂沱时那种粗犷、豪放的美!
早年浪迹山城重庆。我曾冒着春雷,淋着急雨,跨上夜渡的船,匆忙中偷看那两岸繁星似的灯火,在水面跃动。没想到雾重庆的雨夜竟是这样的蕴藉风流。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牵动游子们多少乡愁?
九年前,游桂林,登叠彩山。上山时,天气晴朗,快到山巅时忽然乌云四合,狂风大作,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接着,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直泻而下。幸而,山顶有一座亭子可以栖身。游客们有的来自天山之麓,有的来自松花江畔,有的来自港澳,有的来自大西洋彼岸,……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挤到亭子里。彼此间无拘无束,有说有笑,分外亲切。沧海一粟,茫茫人海中的一滴水,汇聚到这里,有缘邂逅,相逢且相识,可谓“风雨同亭”,多么难得啊!不一会,风停雨霁,太阳从云缝里探出头来,洒下万道霞光。雨后的桂林,宛如一块碧玉,濯洗得更加晶莹,更加妩媚。人们一个个带着笑颜从亭中星散而出,各自领略这雨后的清新和洒脱。
暴风雨荡涤了人间的污泥浊水,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痛快。雪莱赞美暴风雨中的雄鹰,高尔基讴歌暴风雨中的海燕。鹰击长空,燕穿霄汉,飞得那么酣畅,那么自在,实使人艳羡。
雨游之乐乐如何?只有实践亲知的人,才能领略其一二。愿尝试者,盍兴乎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