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一张新图 一条新路——今日革命老区金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4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一张新图 一条新路
——今日革命老区金寨
近期,从北京、沈阳、南京等地回到故乡金寨县的老红军都说:金寨山青了,水清了,人的面色红润了。这变化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啊!
十年前的金寨牵动着多少人的关注之情。1977年,红军老战士林月琴回到故乡金寨南溪,见到一个个面黄饥瘦的乡亲,深沉地叹息道:“30年了,山区人民生活没多大变化啊!”这之后,党和国家给金寨送来救济粮款和衣物。金寨县负责同志说,国家扶持我们脱贫是要扶起我们的志气,我们不能靠“输血”过日子,要立足发展生产,坚决从经济落后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们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决定建立蚕桑、板栗、茶叶、畜牧、渔业、食用菌6大经济支柱,实行规模经营。同时推出一个富有胆识的大面积扶贫决策:动员100名科技人员下乡,承包10个科技项目,3年使6000户农民脱贫。
现在,金寨已初步建成蚕桑、板栗等12个生产基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茧丝绸系列开发的成功,到1987年底,全县已开辟桑园7万亩,年产茧4.3万担,建成缫丝、织绸、炼染、丝织地毯等15个企业,年产值1.11亿元,创利税2000多万元。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每年以百万亩的面积增长,数10万亩杉木林基地已经建成,嫁接成功了1千多万株板栗,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5%以上。经过两年科技扶贫,已有5000多户农民走出贫困的低谷,就连最偏远的山区,人民温饱问题也已基本解决。
金寨的进步,在于精神,在于志气。10年间,金寨人民奋力前进,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绘出了一张新图,走出了一条新路。
(刘家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