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大邱庄的精神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大邱庄的精神财富
本报记者 孟晓云
天津大邱庄的富有是早就出了名的,可以说是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人们喜闻乐道的是它显赫的物质财富,而对它的精神财富可能知之不详。
大邱庄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在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党政建设、弘扬大邱庄精神的过程中,获得一笔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大邱庄农工商联合公司党委书记禹作敏说:“物质富了,精神也必须富有,两个文明是一家,分家必败家。”
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财富给大邱庄人带来的并非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相反,这个村庄依然保留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色彩,充满了浓郁的社会主义人情味儿。
大邱庄人生活在一个强大、富裕、可靠的集体里,他们知道,个人存款再多,总有花完的时候;而集体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会有强大的靠山。因而,在大邱庄集体比个人更富有。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比如,在大邱庄住房不花钱,建房不要钱;电费按户、药费按人,订出标准,给予免费;对独生子女给予补贴,女孩比男孩补贴得多;学生学杂费全免,初三的学生每月发一笔可观的奖学金;大邱庄还有退休金,55岁的妇女、60岁的老头每月给补助,老人死了还有丧葬费。
在大邱庄,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妇女做结扎手术,干部把钱、鸡蛋、红糖送到家里,全村没有一户超生的;村里的适龄青年,应征踊跃,因为军属每年可领取一笔生活补贴,入伍的青年没有后顾之忧;老光棍汉说媳妇也有人管,党委成员曾亲自为他们穿针引线,并从住房、落户、安排工作方面给予照顾,在这个集体里,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人心稳了,气顺了,心齐了,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这就是大邱庄。
村民心中装着集体
每一个大邱庄人也都关心着集体的命运。种田能手马德良患了癌症,告别人世的前三天还在地头转,查看着大邱庄的每一块农田,临终留下的遗言是“咱们的地碱还没有治完,还得治啊!”马德良对大邱庄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是这个集体养育了他,使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种田能手,入了党,当上了天津市劳动模范,还做为中国农民的代表出访过法国。他病了,总公司派人四处请大夫为他瞧病,为了延缓他的寿命和减少痛苦,一切办法都想到了。马德良上有老下有三个读书的子女,因为他为大邱庄做过贡献,他死后,党委号召全村人向他学习,每年发给子女抚养费5000元,直到他们成人。
是不是因为马德良有声望才获如此殊待?不,普通百姓有了困难,集体同样会伸出温暖的手。70岁的李民亮一生平平淡淡,对大邱庄也说不上有什么特殊贡献,他身患多种慢性病,出门看病很困难,总公司特为他家安了一部电话,为的是请大夫方便。这件事在乡亲们中反响很大,人们从中感到大邱庄这个集体在关注着每一个人。
在大邱庄,一人有难,大家相助,集体有难,共度难关:禹作章和刘万全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一死一伤,村干部和村民自动捐款万元以上,他们俩心里热乎乎的,因为他们得到了比金钱更为宝贵的东西。电器厂建厂初期资金短缺,为了推销产品要开订货会,职工主动捐款8000多元;前两年,大邱庄办的一些厂子为了上新项目,需要资金,职工们主动提出,工资我们先不领了,咱们共度难关。结果工资晚发了半年。
大邱庄办公室副主任李凤庄对记者说:“俺们每个干部都把自己交给了集体,从早忙到黑,很少过问家务,因为俺们个人的事不用自己操心,集体全包了。”这就是大邱庄集体的凝聚力。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在每一个村民的行为之中。
党风正人心齐
过去不是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么?在大邱庄这一条至今仍然有效。
大邱庄的党组织威信很高,党委一班人办事公正,有决策能力,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形成了领导核心,老百姓把他们看成主心骨。
在大邱庄入党很不容易,在大邱庄谁贡献大,谁就受人尊敬。因此,入党是要做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的愿望。
大邱庄选拔党员当干部的标准很独特:没做出贡献的、不孝顺父母的、教育不好子女的、男人怕老婆的(指不许夫人参政)统统不能当干部,不如此,你管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再加上党委对党员干部有严格规定:不准到群众家里吃请,不准接受群众的礼物,不准党员干部之间请客送礼,不准拿公物送人情拉关系,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办私事。这些要求群众都知道,每逢年终,全村人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普遍议论一次干部,人们称之为难过的三关:年终总结关,群众舆论关和家庭关。算一算你这一年对集体有多大的贡献,说一说你公德和纪律方面有什么毛病,如果你干得不怎么样,那么你不仅在村里抬不起头,在父母、老婆、孩子那里都交待不过去。
歪风邪气在大邱庄成不了气候,一个人做错了事想滑过去也没那么容易,你随地扔块瓜皮、摘朵花都有人管,在老百姓心目中,是公共财产,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要爱护。
大邱庄成立了一个道德委员会,这是由十几位退下来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在村里负责调解邻里纠纷,主办婚丧嫁娶,管理集市环境卫生,评比好儿媳妇等等。用老人们的话说:“凡是不道德的事,我们都管,凡是道德的事我们都提倡”。
综合治理的结果,产生了好的党风和民风,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了大邱庄人的荣誉感,不论党员还是群众,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为大邱庄争光。
大邱庄有一句口头禅:“不愁吃不愁穿就愁事业没发展”,他们把建功立业当做一种人生追求,所以大邱庄人总处在一种不断的进取中。今年以来,他们在治理整顿中,又提出了“三清”,即清财物,清人员,清思想。大邱庄人要为后代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