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情洒山乡的“鸿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8-2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情洒山乡的“鸿雁”
赵宝玉
在北京燕山深处的十渡山区,在京原线路列车钻山穿岭的隘口要道,分散驻守着一个个身着橄榄绿警服的铁道卫士。在他们当中,人称“山乡鸿雁”的玄绪华,是一名普通的武警通信员。
二十出头的玄绪华,除了每天都要翻山越岭钻行隧道为战友们投递报刊、信件和购买日用品外,还坚持徒步20多里的山路,为驻地的车站、学校、敬老院等13个单位和群众义务投递报刊信件。
每当玄绪华挎着邮包迈进邮电所的大门,眼看着那一叠叠厚厚的信件十天半月也送不到群众的手里时,他想,自己是部队的一名通信员,如果能在工作之余帮助群众解决通信难的问题,那该多好啊!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支持。从此,玄绪华便当上了山乡群众的“义务邮递员”。
虽说投递报刊、信件并不是件难事,可在山区就不那么容易。开始,小玄对分散居住在山区的群众都比较陌生,为了尽量少走弯路,使信件准确地能送到群众手中,他时常带着个小本子,对周围十几个单位人员的住址、姓名、原籍,以及他们订阅的各种报刊进行分类登记,并且自制了一幅投递路线图。
一天,玄绪华送信走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谷时,下起倾盆大雨,他赶忙脱下警服,把信件裹住,紧紧抱在怀里,跌跌撞撞地行进在羊肠小道上。当他像泥人一样出现在收信人面前时,一位大嫂心疼地说:“看你这孩子,为了我们大伙,连命都不顾了!”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次,小玄突然遇到一封从河北发来的“北京十渡田二娃”收的来信,小玄拿着这一封既无收信人详细地址,又无邮政编码的信件,连续找了三天都没有找到收信人,回驻地后,他听人说,煤建那儿有50多个新近招来的青工。于是,他又拿着这封信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了那个乳名叫田二娃的青工。这个名叫田二娃的青工,是个独生子,出远门后,年迈的母亲心脏病发作,幸亏小玄将信送到,才使他及时赶回家里。
3年多来,玄绪华在崎岖的山道上徒步行程4万多里,为群众义务投递信件15000多封,邮包1000多个,汇款单800多个,他用一颗滚烫的心,温暖着山里人。他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并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